第一部分 认知革命
第四章 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二)
【地懒的绝灭】
(从亚洲到阿拉斯加)
在16000年前,也就是大约公元前14000年,智人踏上了西半球的土地。因为当时海平面较低,从西伯利亚东北到阿拉斯加的西北还有陆地相连接。
面临的困难:西部利亚北部的酷寒(冬季永夜,温度为-50℃)
应对方法:学会了做雪鞋,也学会了用针把兽皮和兽毛层层缝紧,成为保暖衣物,发明了新型武器和高明的狩猎技巧,能够猎杀大型动物。
迁徙原因:可能是战争、人口压力或自然灾害,迫使智人北移或是追逐猎物主动迁移。
迁移好处:北极的土地到处都是大型而肥美的动物,这些动物能提供大量的鲜肉、美味的脂肪、温暖的毛皮。
(从阿拉斯加到美洲)
一开始,阿拉斯加和美洲其他地区被冰河隔开,可能顶多只有一两个独立的探险者曾经到过更南边的土地,但到了大约公元前12000年,全球暖化融冰,出现了一条比较容易通过的通道。借由这个新的通道,人类大举南迁,走向整片大陆。等到公元前10000年,人类已经来到了美洲大陆最南端的火地岛。
(美洲物种的灭绝)
在14000年前,美洲的动物物种远比今天丰富。北美原本有足足47属的各类大型哺乳动物,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其中34属已经消失;南美更是在60属之中失去了50属。另外,还有成千上万的小型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甚至是昆虫和寄生虫也同样惨遭灭绝。
【诺亚方舟】
(动物界的生态浩劫)
智人的第一次殖民正是整个动物界最大也最快速的一场生态浩劫。在认知革命发生的时候,地球上大约有200属体重超过50公斤的大型哺乳动物。而等到农业革命的时候只剩下大约100属。而在农业革命之后,这种生态浩劫还要经过无数小规模再次重演。
(灭绝浪潮)
第一波的灭绝浪潮是由于采集者的扩张,接着第二波灭绝浪潮则是因为农民的扩张;这些教训让我们得以从一个重要的观点来看今日的第三波灭绝浪潮:由工业革命所造成的物种灭绝。
(孤独的诺亚方舟)
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已经害死了多少物种,就会更积极保护那些还在幸存的物种。这一点对于海洋中的大型生物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工业污染和滥用海洋资源,许多海洋生物都已经濒临绝种。事情再这样发展下去,很快鲸鱼、鲨鱼和海豚也会走上和双门齿兽、地懒、长毛象一样灭绝的道路。对世界上所有大型动物来说,这场人类洪水的唯一幸存者可能只剩下人类自己,还有其它登上诺亚方舟但只作为人类盘中佳肴的家禽家畜。
PS:整理这一节时,心情有些沉重。希望我们可以珍惜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
但愿世间无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