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共读|《能力陷阱》:乔布斯:总觉得经历没用?3 个行动帮你找宝藏》

今日共读《能力陷阱》第26天——陪你从 “否定过往、焦虑未来” 到 “读懂经历的意义”,摆脱 “怕走弯路、怕付出没回报” 的纠结。

你是不是也有这种 “经历白瞎” 的困扰?

大学时学的专业用不上,觉得 “几年书白读了”;

之前做的工作没坚持下来,总遗憾 “那段时间白费了”;

甚至学过的画画、练过的写作,现在用不上,就觉得 “早知道不浪费时间了”。

以前我会觉得 “经历必须马上有用,否则就是白搭”,直到共读《能力陷阱》里讲的乔布斯的故事才明白:不是过去的经历没用,是你没到 “看懂它的时机”——

以为 “走弯路就是亏”,却没发现 “那些看似无关的事,早悄悄埋下了伏笔”;

以为 “没结果的经历没价值”,却忽略了 “它早改变了你的想法和能力”。

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 “每一步都精准有用”,而是 “所有经历,都会在未来帮到你”。

一、别再 “否定过往”!你不是 “走了弯路”,是没等到 “经历发光的时刻”

很多时候,我们越 “纠结过去的经历没用”,就越容易陷入 “怕尝试、不敢动” 的怪圈?

其实我们以为的 “白费功夫”,都在悄悄为未来铺路,搞懂这 2 个逻辑,就不会慌了:

① 别用 “现在的眼光” 评判 “过去的经历”—— 很多事,要等 “回头看” 才懂它的价值

乔布斯在大学辍学后,跑去上美术课,当时他肯定想不到,这些课上学的字体设计,会让后来的苹果产品有独特的外观和触感。

就像我们在大学时喜欢写随笔,当时只是觉得 “好玩”,工作后做新媒体,突然发现 “以前练的文笔,刚好能用上”——

那些你现在觉得 “没用” 的经历,可能正在未来某个时刻,帮你一把。

我们不用急着 “让每段经历都立刻变现”,就像种庄稼要等时间,经历也需要 “沉淀”:

现在学的技能、遇过的人、做过的事,也许暂时用不上,但总有一天,会以你想不到的方式,帮你解决问题、抓住机会。

② 经历的 “隐性影响”,比 “显性结果” 更重要 —— 它早悄悄改变了你的想法和能力

你以为 “没结果的经历没用”,其实它早就在影响你:

比如你之前做过一份不喜欢的工作,虽然最后辞职了,但你学会了 “怎么和难搞的客户沟通”“怎么高效完成任务”;

比如你学过一段时间吉他,虽然没成为音乐人,但你培养了 “专注力”“节奏感”,这些能力在后来的工作中,都能帮到你。

就像之前我尝试做短视频,没做出爆款,却学会了 “怎么剪视频、怎么抓用户喜好”,后来公司要做内部宣传,我刚好能接手,还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经历的价值,不只是 “有没有拿到结果”,更在于 “它让你变成了什么样的人” :

你的能力、眼光、心态,都在每段经历里慢慢积累,这些 “隐性收获”,比一时的结果更重要。

二、我的 2 个真收获:原来 “经历从不会白费”,做好这 2 件事就行

读这段内容时,想起那些 “从否定过往到接纳经历” 的过程,才明白两个关键道理:

① “别轻易放弃‘看似没用’的事”—— 兴趣和尝试,都可能是未来的伏笔

以前总觉得 “做一件事就要有明确的目的”,比如学东西必须 “能赚钱”,尝试新事物必须 “能升职”,结果错过很多机会。

我有一个朋友就喜欢 “随心尝试”:

下班学拍照、周末学做手账,没想着 “要用来干嘛”,却没想到,拍照技能帮她在公司活动中出了风头,手账让她学会了 “规划时间”,工作效率都提高了。

原来 “没用的事” 才藏着惊喜 :

我们不用把每件事都和 “功利目标” 绑在一起,偶尔做些 “没目的” 的尝试,学些 “看似无关” 的技能,反而可能在未来帮自己打开新的大门 ——

就像乔布斯的美术课,谁能想到会影响苹果的产品呢?

② “回头看时,记得‘串联经历’”—— 你会发现,原来自己早走了这么远

之前总觉得 “自己没什么成长”,直到有次整理旧物,看到大学时的随笔、第一份工作的笔记、做短视频的脚本,突然发现:

原来现在的文笔、工作方法、做事思路,都是从这些经历里慢慢积累的。那一刻我才懂,不是我没成长,是没 “回头看”,没发现经历之间的联系。

现在我养成了 “定期复盘” 的习惯:每半年回顾一次 “过去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慢慢发现,那些看似零散的经历,其实都在 “帮我靠近想成为的人”——偶尔回头看,串联起自己的经历,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早走了这么远,过去的每一步,都没白费

三、3 个小行动:明天就能试,帮你 “读懂经历的价值,不再焦虑”

不用再 “否定过往、怕走弯路”,从明天开始,做这 3 件小事,学会接纳经历,不再焦虑未来:

① 今晚花 5 分钟,列 “我的经历宝藏清单”

拿张纸,写下 3 件自己觉得 “没用” 的经历,再分别写 “从这件事里学到了什么”:

例 1:“大学学的绘画(没用)→ 学到了‘审美能力、耐心’”

例 2:“之前做的兼职客服(没用)→ 学到了‘沟通技巧、怎么处理情绪’”

例 3:“没做成的创业项目(没用)→ 学到了‘怎么做规划、怎么应对失败’”

写完你会发现,原来每段经历都有 “宝藏”,只是你以前没发现 —— 这些 “宝藏”,都是你未来的资本。


② 遇到 “想尝试却怕没用” 的事,对自己说 “先做 3 次”

比如你想学剪辑,却怕 “用不上”;

想参加读书会,却怕 “没收获”,别犹豫,先做 3 次再说:

学 3 次剪辑课、去 3 次读书会,看看自己有没有收获。

很多时候,你怕的不是 “尝试没用”,是 “没开始就放弃”—— 先做 3 次,即使最后没坚持,也能学到东西;

如果坚持下来,可能会有意外惊喜。

就像我当初学拍照,只是想 “试 3 次”,结果现在成了我的小特长。

③ 每月花 10 分钟,“写一段经历感悟”

比如月底时,回想 “这个月做了什么特别的事、遇到了什么人”,写一句感悟:

例 1:“这个月帮同事做 PPT,虽然花了时间,但学会了‘怎么让内容更清晰’,值了”

例 2:“这个月尝试做直播,没多少人看,但敢面对镜头了,有进步”

不用写太长,重点是 “看见经历的价值”—— 坚持下来,你会越来越接纳自己的经历,不再焦虑 “有没有用”。

乔布斯说:“向前展望时你不能把点点滴滴的经历联系在一起,只有在向后回顾时才能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别再 “怕走弯路、怕经历没用”,也别 “否定过去的自己”——

从今天开始,列清单、多尝试、常复盘,慢慢你会发现,过去的每段经历,都在为你的未来铺路,所有付出,都不会白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