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冬至夜的前一天,还有4天就是圣诞节了,孩子们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圣诞老人,因为在那天,他们可以得到他们期待很久的礼物或者愿望,而乐乐所在的学校为了迎接圣诞的到来,特地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场圣诞义卖。
老师们和学校用心良苦,不仅可以带着孩子体验圣诞节的快乐;还能用行动告诉孩子们旧物是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进行回收和使用的,从小养成环保的意识;三来可以通过义卖锻炼孩子的算术能力;同时还通过体验模拟买卖,给孩子创造独立判断、选择和决定的机会。
是的,这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我们和乐乐所共同期待的,今天乐乐放学回家,对我太太说:
“妈妈,学校圣诞义卖需要带钱。”
“好呀,你准备带多少呢?”
“我准备带100元。”
“100元!?有点多了吧,你计划买什么呢?“
”我要买一把枪,大概11元。“
”好的,那你可以选择带10元或者20元。“
”那我带20元。“
随后乐乐又关于这个问题,和我进行了一场对话。
”爸爸,学校圣诞义卖需要带钱。”
“好呀,你准备带多少呢?”
“我准备带100元,妈妈觉得太多了,可是我觉得不多呀,不就是一张纸吗?”
”100元确实是一张纸,不过50元、20元、10元、5元都是一张纸,但是它们的颜色、大小、价值都是不一样的,现在,你可以和我说说想买些什么吗?“
”我要买一把枪11元,一本书10元。“
”那么一共多少钱呢?“
”一共21元。“
”是的,一共21元,这样你带上两周的零花钱41元,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如果你觉得这个物品的价值可以再低一些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与卖东西的人进行还价,比如一样东西是10元,你觉得8元可以买,你可以尝试和卖家进行还价。如果双方都同意,你们就成功成交了,如果对方没有同意,可以再次沟通,直至成功成交。这个道理和你在卖东西的时候一样的。“
”好的,爸爸,那我就带41元。“
大家通过我和我太太对于同一个话题的回答,如果你是孩子,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事后我们俩沟通过这个话题,我太太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这么多!会不会胡乱花掉,所以回应乐乐的时候会有一些情绪。
有的家长朋友可能会说:”如果孩子要100元或者200元甚至更多,我们难道都需要给他们吗?“答案当然不是,比如乐乐刚上一年级,他对钱没有概念,所以我们需要多点耐心去引导他,让他了解钱的差异性。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我们需要在我们心理可承受的范围内去引导他的需求是什么?他的需求是否合理?是否有更好的计划和安排?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不需要父母队孩子计划和想法进行批判和指责,我们需要做的是站在他的立场,带着理解去引导他。
反言之,如果乐乐真的能列举出他需要购买的清单、价格以及合适的购买理由,我也是很乐意给他100元,因为你不仅仅是给予他100元,而是尊重和选择的自由,同时这100元收获的不仅仅是义卖所得,更多的他的成长,收获的是他的计划性和逻辑性,那这一切不是我们为人父母所期待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