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好奇心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积累因素,在推动社会结构发展和人类繁衍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人天生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渴望探索新事物,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好奇心分为几种类型,一种是认知性的好奇心,也就是人们对新知识的渴望,这帮助人们不断扩大认知范围,使人知识渊博;一种是特定性的好奇心,即寻找特定的信息,解决特定的问题;还有一般性好奇心,也就是不断尝试新的体验,获得新的刺激,从而摆脱无聊的状态,比如流行文化、潮流元素等。
如果你的好奇心激发了你刺激但不安全的体验,后期还有一些后遗症,长此以往下去达到病态。你会逐渐被这种好奇心击败,身体颓废一蹶不振。多寻求正面的引导,杜绝坏的习惯,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们常说,“好奇心害死猫。”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好奇心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从纸质书到网上冲浪再到移动互联网,从阅读报纸到看电子图文再到刷抖音短视频,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很难集中,睡眠质量也普遍下降,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少,同理心越来越低。
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激活我们的大脑刺激多巴胺分泌,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确实对人类的生存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同时我们要警惕好奇心带来的负面作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说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来搜寻新信息,日常监控电子产品使用情况。
遇到问题,不要第一时间使用网络搜索答案,而是自行思考答案。更多地使用纸质书籍而非电子书。自我调节,学会正面和冥想练习。走向室外,主动拥抱大自然。缓解焦虑,主动掌控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