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研读》376:魏纪(六)


      《<资治通鉴>研读》

        376:魏纪(六)


司马懿平定辽东


魏纪六(从238年开始,到245年结束,共计8年时间。) 

338年春正月,曹睿征召司马懿从长安返回,派他率领四万军兵征讨辽东。参与商议的大臣,有的认为四万军兵太多,役使费用无法提供。曹睿说:“远涉四千里前往征伐,虽然说是使用奇袭,也应当尽全力,不应当计算役使费用。”

曹睿问司马懿:“卿家认为公孙渊将怎么对付太尉这次出兵呢?”司马懿回答说:“公孙渊如果弃城退走,这是上计;如果占据辽水抗拒我大军,这是中计;他如果坐守襄平,肯定被我所擒。”

曹睿又问:“为什么说会有这三条计策呢?”司马懿回答说:“他如果明智对我,必定放弃城池退走,我一时半会也抓不住他,等我撤兵后他会卷土重来,这事就很麻烦了。但公孙渊本意中会认为那儿离我们遥远,驻兵不能持久,所以会先拒守辽水,然后再守卫襄平。”

曹睿再问:“往返需要多长时间?”司马懿说:“去时用一百天,攻城约用一百天,还军约用一百天,另外还需要六十天休整。这样算来,一年时间足够了。”

公孙渊听说后,又派遣使者向吴国称臣求救,吴国都想杀掉其使者。羊衜说:“这事不可,这是逞匹夫之怒,舍弃王霸之计的做法。不如借机厚待使者,派遣奇兵潜入,以胁迫其归附。如果魏军攻伐不克,我军远赴万里,这是结恩于外夷,伸张大义于天下。如果打得难解难分,辽东前后方分隔,我们就掳掠其邻近郡,驱使俘虏返回,这也足以实施上天的惩罚,洗雪以前的耻辱。”孙权说:“好计!”

孙权大规模集结军兵,对公孙渊的使者说:“请回去等候回复,我们很快送去消息,肯定和公孙渊弟休戚与共。”又说道:“司马懿所向无前,我深为贤弟担忧。”

曹睿询问护军将军蒋济:“孙权能救援辽东吗?”蒋济说:“他们知道我们已经加强防备,不可能从中获利,如果派兵深入则力量不足,如果不派兵则会劳而无获。当年孙权的子弟虽然危险,他仍然按兵不动,何况是异域的公孙渊,并且过去还羞辱过他呢!他现在之所以对外大力宣扬出兵,只不过是欺骗辽东的使者,让我们产生怀疑。我军如果无法攻克辽东,他只是希望公孙渊向他臣服罢了。但是沓渚之地,离公孙渊非常遥远,如果双方大军打成相持局面,战事没有迅速解决,孙权就会谋划进军,或者派轻骑兵突袭,这事无法预料。”

曹睿询问吏部尚书卢毓:“谁能担任司徒呢?”卢毓推荐了隐士管宁。曹睿不想使用,就询问其次人选。卢毓回答说:“如果论人品笃厚行为高尚,要数太中大夫韩暨;如果论耿直廉洁方正,要属司隶校尉崔林;如果论忠贞为人耿直,则数太常常林。”二月癸卯日,曹睿封韩暨为司徒。

刘禅册立张氏为皇后,她是原皇后的妹妹。刘禅封王贵人的儿子刘璿为皇太子,封刘瑶为安定王。大司农、河南人孟光向秘书郎郤正询问他太子刘禅所习读的书籍和性情爱好。郤正回答说:“他奉亲虔恭,日夜从不松懈,有古代世子的风尚;他接待群臣,都是从仁慈宽恕出发。”孟光说:“像你所说得这些,是普通人都具备的。我现在所问的,是想知道他的权变谋略智虑气度怎样。”

郤正说:“作为世子的处世原则,就是要继承君父的志向,使双亲欢娱。既不能妄自行动,又必须把智慧和气度深藏不露,权变谋略只有在合适的时候才能发挥出来。这些东西的有无,怎能预先知道呢?”

孟光明白郤正小心谨慎,不敢随口乱讲,便直说道:“我好说实话,无所回避。每次指摘时弊,经常被人们讥讽嫌弃。作为储君所读之书,不能仿效我们这些人寻章摘句,尽量增加知识储备来等待咨询,或者像博士们那样深入研究讲习策问以便求取爵位。这是当务之急。”郤正对孟光的话连连点头称是。郤正是郤俭的孙子。

吴人改铸价值上千的大钱。

夏四月庚子日,南乡恭侯韩暨去世。庚戌日,曹睿宣布大赦天下。

六月,司马懿率军来到辽东。公孙渊派将军卑衍、杨祚等人率领步骑几万人屯驻辽河河口,修筑起堑壕二十多里拒敌,众将想要出战。

司马懿说道:“贼兵不和我们交战,是想拖延时间。我料定贼兵主力都在这里,他们的巢穴肯定空虚,我们不如放弃这里,直奔襄平。贼兵必前往救援,我们就在中途中截杀,肯定能大获全胜。”

于是树立起很多旗帜想要从南面绕行,卑衍等人出动全部精锐随后向南。司马懿派人渡过济水,从北面直奔襄平;卑衍等人害怕了,趁 夜间率军退走。

各路军兵到达首山,公孙渊又派卑衍等人迎战,司马懿发起进攻,大败敌军,随后进军包围襄平。

秋七月连降大雨,辽河水暴涨,司马懿派船运兵直到城下。大雨一个多月不停,平地水数尺。三军害怕了,想要转移营寨,司马懿传令军中说:“敢有说转移营寨的立斩!”都督令史张静触犯法令,司马懿马上命人斩杀,军中这才安定下来。

公孙渊依仗有水,和原来一样派人出城砍柴,众将想要进攻,司马懿不听。司马陈珪说:“当年进攻上庸,八部军兵一起前进,昼夜不停,所以才在十五天里攻克坚城,斩杀孟达。现在远来却行动迟缓,我私下里感觉困惑。”

司马懿说:“孟达军兵部众少,粮食可以支撑一年,我们的将士四倍于孟达,但粮食支撑不了一月。用一月的时间进攻一年,怎么能不迅速呢!我们以四打一,即使损失一半也能攻克,这就应该去做,所以才不计死伤,和存粮争抢时间。现在贼兵多我们军兵少,贼饥我饱,为什么要去全力攻城呢?自从由京师出兵后,我们不用担忧贼冦进攻,而是担心他们逃走。现在贼寇的粮食快要耗尽,我们并没有合围,只是抢掠其牛马,截击其砍柴的,这是为了驱使贼寇逃走。兵者诡道也,要随情况改变而变化。贼寇依仗部众多,加上大雨,所以他们虽然饥困,仍然不肯投降,我们应当展示无力进攻,以安抚他们的人心。为了获取小利惊扰他们,不是良策。”

朝廷听说司马懿遇雨,都想要罢兵。曹睿说:“司马懿临危制变,捉拿公孙渊指日可待。”

司马懿在营寨中,又过数日,雨过天晴。司马懿命令四面合围,筑起土山,挖掘地道,架起炮架,装上云梯,日夜不停攻打,箭如急雨,射到城中。公孙渊在城中粮草用尽,靠宰杀牛马为食,其部将杨祚等人归降。

八月,公孙渊派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到司马懿营中,请求司马懿解围退兵,他们君臣会面缚请降。司马懿命人斩杀王建,发檄文给公孙渊说:“楚、郑都是列国,郑伯仍然肉袒牵羊迎接楚庄王。我是天子上公,王建等人却想让我解围退走,这是什么道理!这两人年迈昏庸,没把意思表达完全,我已经把两人杀掉。如果你还有什么想法没有表达,要派年少能决断的人前来!”

公孙渊又派遣侍中卫演来到魏营,请示指定日期送来人质。司马懿对卫演说:“军事大要有五项: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不能走当降,不能降当死!公孙渊不肯面缚前来,这是自寻死地,没有必要再送来人质!”

壬午日,襄平城防崩溃,公孙渊和儿子公孙修带领几百骑突围向东南方向逃走,司马懿派大军迅速追击,在梁水上斩杀公孙渊父子。

司马懿进入襄平城,诛杀公孙渊设置的公卿及以下官吏百姓七千多人,修筑为京观。辽东、带方、乐浪、玄菟四郡全都平定。在公孙渊要造反时,将军纶直、贾范等人苦苦劝谏,公孙渊把他们全部杀掉,司马懿于是封伦直等人的坟墓,让其子孙荣耀,释放了公孙渊的叔叔公孙恭等囚犯。对那些想要返回的中原人,听任其返回,随后班师返回洛阳。

当初,公孙渊哥哥的儿子公孙晃作为公孙恭的质子在洛阳。先前,公孙渊没有造反时,多次陈说公孙渊要造反,想要让朝廷派兵征讨公孙渊。公孙渊在谋划叛逆时,曹睿不忍心把其在市场上斩杀,想要逮捕入狱杀掉。

廷尉高柔上书说:“我私下听说公孙晃以前多次想要自己归附,陈说公孙渊已经萌生叛乱祸心,他虽然是凶犯宗族,其本心是可以宽恕的。从前,孔子曾经明察司马牛的忧虑,祁奚曾经指明叔向没有过失,这都是古代的美德义行。我认为公孙晃确实先前有过举报,应当赦免他一死;如果他本来没有告发,就应当在街市上斩首示众。现在进不赦免其性命,退又不公开其罪状,只是紧闭狱门,命令他自杀,天下之人或许会怀疑我们的做法。”

曹睿不听,最后派遣使节带上搀有金屑的酒,让公孙晃和他的妻子儿女饮下,然后赏赐棺木寿衣,埋葬在公孙晃的住宅中。


司马懿平定辽东


黄其军

        作于2025年9月15日(古历乙巳年七月廿四)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资治通鉴>研读》375

《<资治通鉴>研读》374

《<资治通鉴>研读》373

《<资治通鉴>研读》372

《<资治通鉴>研读》37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