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杂记下》曾说:“张而不驰,文、武弗能也;驰而不张,文、武弗能也,一张一驰,文、武之道也。”虽然说这里的文武分为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古意是治天下之道必须宽严相济,今意是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但是既然涉及到天下和人民的治理,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去说明。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放眼国家,文臣武将岂不是也是如此?
从古至今,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周朝以及统领的诸侯封地,到秦后的九州郡县,逐渐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朝廷”,这些“朝廷”都设有文武职位,职能不同,性格也各异,少有文武职位为一体的。 究其原因,或许是帝王权衡所致,须知道,文以治国,武以定国,在一个国家有这么一个人文武全才,威望在文人和武卒中颇受爱戴,这是帝王所不喜的,因为这很容易威胁到王位,因为需要把这两个重要的职能分开,以便统治。
再者,为什么顶尖的文武全才很难出现,因为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你想在治国才略上有所成就,就需要熟读经典并且形成一套自己的治国理念,这是需要花费巨额的时间才能精进的;同样,从来就没有出生就能是一个厉害的武将,都需要从小到大刻苦习武,熟读兵书,哪里有时间去学那些治国方略呢?顶尖的文武全才,几乎不可能出现。术业有专攻,说得不是没有道理,一个人在某一个领域深耕,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出成果。
有一句话叫做“文人读武事,大都纸上谈兵;武将论文章,半属道听途说”。因此,文不领兵,武不治国,大抵如此。国家用文武,治理国家用文,稳定国家用武,帝王居中均衡,就逐渐变成了一个稳定的铁三角。文强武弱,外敌入侵,往往吃败仗投降和亲之类的举措居多;文弱武强,强兵黩武,生灵涂炭,百姓民不聊生;帝王强,武将攻城略地,文臣协助接管降地,国家空前强盛;帝王弱,武将守边疆,文臣协助帝王管理国家,文武则能保国。
其实,大到国家,小到个人,也是能说文武。一个人施行文武之道,人就是帝王,工作和生活就是文武,不能让其中一方独大,也就是说一个人不能只有工作或者只有哦生活,这对于人来说是不利的,人必须要居中均衡,平衡两者,劳逸结合方是合理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