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关系是家庭人际关系中的一种特殊心理关系。
母子、父女、兄妹、姐弟等的家庭人际关系,则完全具有上述两种内涵的人际关系,因此其内聚力特别强,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点看,女儿有恋父情结,儿子有恋母情结,兄妹、姐弟之间除了血缘关系外,也存有两性相吸的关系.
所以,他们的关系容易固定内聚,但婆媳关系在家庭中恰恰缺少血缘关系和两性关系。所以婆媳关系的内聚力就是先天性的缺乏或不足,甚至相斥。
从女性心理学来说,婆媳易导致不和,除了先天性的非血缘、外姻缘关系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原因,如过去女性的生活,是依赖于男性的,经济无法自立,所以婆媳之间的对儿子和丈夫的争夺是在家庭中取得家政权的关键所在。
即使现在经济可以彼此自立了,但婆婆认为媳妇夺去了亲生儿子的心,而媳妇又认为婆婆夺走了亲密丈夫的心,处于一种“情敌”的地位,这也是造成婆媳关系不和的一种心理状态。
据调查,媳妇对婆婆的态度有四种类型:一是接近型,二是顺从型,三是疏远型,四是挑剔虐待型,而婆婆对媳妇的态度也有三种类型:一是心理相容型,二是缺乏信任型,三是指责挑剔型。
那么面对这种复杂,有时又是难以调和的矛盾,应该怎样去做呢?善于体谅媳妇要多体谅老人的心理,老人的所做所想不可能完全同年轻人一样,还要多安慰老人,不要使老人产生一种孤独、落寞感;婆婆也要多体谅媳妇的心理,过去家庭环境不同,有些事情也难怪出现,并有可能帮助媳妇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双方矛盾就会大事化小。
婆婆要理解媳妇的心理特点是:媳妇到了新家,环境条件、生活格调、成员个性等都与娘家不同了,需要逐渐适应,母女角色是血缘关系,母女情感交流是天生的自然,母亲重言教育女儿,女儿不会有别的想法,而婆媳角色是由于婚姻关系派生的家庭关系,是后天的,尽管媳妇说话、做事、做人都与在娘家一样,甚至对婆婆一般地也没有什么不好,但媳妇从婆婆眼内得到的反映却总不十分满意。
因此,婆婆对媳妇应特别要做到包容。媳妇做错了事,要当面讲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不要背后议论,更不要当着自己的儿女或亲属说媳妇的坏话。涉及到儿子媳妇两个人的问题,要多批评儿子。
婆婆在力所能及时,要多帮助媳妇做点家务,照看孙子。媳妇管教孩子时,婆婆不要阻拦,可用适当的方法使媳妇和孙子“下台阶”,既能维护媳妇的尊严,又不致于惯坏孩子。婆婆不要怀疑媳妇搞“小金库”,贴娘家,要多关心媳妇的娘家,鼓励媳妇多回娘家看看。
在婆媳关系心理调适过程中,母亲要充分发挥儿子、妻子要充分发挥丈夫的作用。儿子如能善于斡旋,处理问题方式得当,对消除婆媳间的角色冲突大有裨益。儿子要巧妙改变自己受“夹板气”的地位,而要充当婆媳关系“粘合剂”的角色。
做媳妇的要站在婆婆的位置想一想,婆婆是长辈,年岁大,体力已不如年轻人,生活上需要体贴照顾。特别是对没有经济收入的婆婆,更应承担她的生活奉养。
根据情况,每月给婆婆点零花钱。婆婆生病时,媳妇应陪着到医院看病取药,做可口的饭菜,精神上多安慰,使她早日康复。一般年老人爱唠叨,这是因为老年人多守旧,做事手脚不麻利,要谅解;媳妇对婆婆不对之处,应委婉劝说,不要咒骂。
不要总在丈夫面前或在外面说婆婆的坏话。媳妇不要猜疑婆婆偏袒妯娌和小姑,看到丈夫跟婆婆说话时不要怀疑,要信任婆婆。
老年人本来就容易产生“老了,不中用了”这种心理,如果遭到媳妇冷落和嫌弃,就会加剧孤独感,甚至产生想死的念头。医学家研究证明,产生过“想死”念头的人的死亡率的确高于从未想到死的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