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的成长中,怎能少了吃苦和磨砺

二年级男孩的故事,父母把孩子养在了蜜罐里,在培养孩子吃苦耐劳、有责任有担当方面欠缺了,教育孩子,有甜,更要有苦!

平平不是个独立性强的男孩,从小生活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的簇拥之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虽然平平妈妈知道这样不好,也曾经有意识地锻炼他要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做。但平平一撒娇,家里老人就主动赶上来了,平平妈妈也没有坚持。但前几天发生的事情,让平平妈妈觉得这样下去不行。

那天,平平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走了没50米远,平平就说,累了,要抱抱。妈妈说,1米3的大个子还要抱,羞不羞?爸爸也拒绝平平,不抱不抱,自己走。

没想到平平因为这事,竟然哭了起来,一路哭了100米,爸爸妈妈实在受不了,就决定回家去吧,不散步了。真是兴高采烈出门来,怒气冲冲回家去。

平平妈妈以前认为平平是个活泼的男孩子,在学校因为调皮,有时候跑跑撞撞受伤了回家也没有喊痛,只说“没事”“不清楚”。因此平平妈妈以为平平“雄性荷尔蒙爆棚”,不是个娇气的孩子。现在怎么这么“嗲”了呢?只是孩子单纯地想撒娇吗?

再想想平时,爸爸妈妈平时经常在网上给平平买东西,只要平平开口要,网上都能买到,很快送到家。但网络购物也有个坏处,没有数量多少的直观感受,为了用上优惠券或凑个包邮,经常一买笔就是一整盒,衣服一买好几件,就怕平平不够用。时间长了,平平对东西也不爱惜,坏了就买呗!

还有,平平在家做家务还要给“工资”,现在给“工资”也喊不动了,平时懒得很。前段时间,班上选班干部,平平没被选上。妈妈教育他要改正缺点,努力加油,争取下次被选上。平平却来了句:“班干部要做许多事情,很烦的。”

一个小学二年级的男孩子,嫌烦嫌累,平平妈妈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平平这个男孩子缺少了小小男子汉的担当,父母想得比较多的是——“孩子还缺什么?”“我还能给孩子什么?”……父母把孩子养在了蜜罐里,在培养孩子吃苦耐劳、有责任有担当方面,欠缺了。

看来,教育孩子,有甜,更要有苦。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父母要理智地爱男孩,从小把男孩当成男子汉培养,锻炼男孩的毅力、勇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妈妈在进步”告诉平平妈妈,培养男孩子,一定注意不能缺少阳刚之气。

男孩的性格特征是,勇敢、大气、爱冒险,甚至好斗,许多父母却一味地用“听话”“乖巧”等标准来要求男孩,对男孩的一些言行大加指责,从而导致男孩的个性被压抑,使男孩越来越阴柔,没有担当。

但家长要注意,尊重男孩的性格特征,培养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并不是放任孩子不懂规矩,随意吵闹,而是要给予正确的指导,不要过分保护孩子,让孩子与外界接触过少,缺乏独立和劳动的磨练。

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培养阳光、活泼、稳重、成熟的男子汉气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要注意让孩子多吃苦,少享甜。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父母要理智地爱男孩,从小把男孩当成男子汉培养,锻炼男孩的毅力、勇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首先,教育孩子要做到不压抑男孩的性格特征。

男孩的性格特征决定,他们不喜欢被束缚,喜欢做各种尝试。父母要学会赞赏男孩。不要一味地用“听话”“乖巧”等标准来要求男孩,压抑男孩子的天性。

其次,提高男孩的抗挫折能力。

男孩遇到困难了,父母要就事论事,让孩子明白道理,提高抗挫折能力,战胜挫折。父母有时要主动设置困难,鼓励男孩不断成长进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并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中培养孩子的坚强毅力。如果男孩遇到困难就后退,悲观地对待生活,那他长大后也很难适应社会。

最后,从观念上舍得多让男孩吃点苦。

苦难是男孩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财富。为了让男孩健康成长,父母应该鼓励男孩从小树立不怕吃苦、敢于吃苦的信念,让男孩经受更多的锻炼。父母从观念上就要让男孩多吃苦,多干活,舍得让男孩吃苦。男孩在体验吃苦的过程中,还能提升他的动手能力和智力开发,激发出他更大的独立能力。

平平的故事还再继续。如果您想一起探讨儿童教育的问题,请关注微信订阅号“妈妈在进步”。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只有妈妈做得好,孩子才会成长得优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