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朋友跟我说了这样一件事。
她女儿今年要大学毕业了,放假回来后,突然表情很严肃地拿出小时候的日记本,翻到其中一篇,说“你们看看吧”!
夫妻俩很纳闷,不知道孩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拿过日记本,里面这样写道:“快考试了,我感觉复习得一点都不好,好没信心啊!爸爸妈妈对我说,孩子,成绩不重要,考多少分都没关系,重要的是,你要快乐……有了爸爸妈妈的话,我松了口气,爸爸妈妈可真好!”
看到这里,夫妻俩都被自己的善解人意感动了,原来自己当年那么通情达理啊。接着往下看,却不是那么回事了,“考试成绩出来后,我果然考得不理想,不过想起爸妈说的话,我没有太过担心,想着下次考试可得努力加油,不辜负爸妈的期望。可是,一回到家,他们看到我的成绩单,两人轮番上阵,开始絮絮叨叨,把我好一个数落,什么考这么点分,平时都怎么复习的?上课都干嘛去了?有没有认真听讲?那么简单的题都算错,动没动脑筋?唉,我真想问问他们,难道你们忘了之前跟我怎么说的了?可是,看到他俩怒气冲冲的样子,我又不敢了。”
看到这里,夫妻两人面面相觑,都过去这么多年了,他们早忘了这回事,难道当初真是那么做的?不过想了想,又觉得没什么,至于现在拿出来理论吗?正想着,女儿翻过一页,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四个大字:“这俩骗子!”
夫妻俩惊呆了:“我俩是骗子?!在孩子心目中,我们竟然是这样一个形象?”
孩子为何会说父母是骗子?
因为他们言行不一,表面上说不在乎成绩,其实比谁都在乎。当孩子听到“只要你快乐就好”的时候,她内心的那种喜悦自不必说;可是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父母马上就变了嘴脸。这种反复的态度,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因为她不知道爸妈说的哪句话是真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孩子依然记得,以至于现在翻旧账,它的严重程度已经远远超出父母的想象。当时随口说出的话,完全没有想过给孩子的内心造成多大的伤害。
孔子有个叫曾子的学生。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出去买东西,谁知小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
妻子不得已哄他:“好孩子,你在家等着我,回来杀猪让你吃肉。”
结果回家后,妻子看到曾子在磨刀,准备杀猪,她急忙上前阻拦道:“我只不过是跟孩子说着玩的。”
曾子说:“孩子年幼无知,难免处处模仿父母,今天你骗了他,就是在教他学你的样子骗人。做母亲的欺骗的孩子,那孩子就不会相信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好办法啊!”
于是,不听妻子的劝阻,把猪杀了,煮了肉给孩子吃。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曾子充分认识到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不妄言,不欺骗,心口如一,给孩子做了言行一致的表率,这值得我们每一个做家长的深思。
扪心自问,对孩子,我们说过多少言不由衷的话?为了扮演“开明”的家长,我们嘴上喊着“孩子,只要你开心,别的不重要”,真相却恰恰相反。
可曾记得,我们不假思索随口而出的“承诺”有多少最终没有兑现。这些未曾兑现的“承诺”,父母可能以为只是一时戏言,殊不知,这些言不由衷、心口不一的说辞,很快就被天真无邪的孩子观察并学习。
这种天壤之别的态度,看似是为孩子减压,其实最后却给了孩子更大的压力。更让人不安的是,那些信口而出的话语,很可能给孩子的成长留下深刻的疤痕,就像朋友的女儿那样,多年过去仍不能释怀。
不可否认,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没有人会不在意儿女的教育。具体到教育方法上,可能有成千上万种,但我相信,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你会发现,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发现自己、修正自己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