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会有一个巨大的区别:
第三阶段你会发现眼前没有先行者。
更重要的是管理无法拓展自己的需求,只能有什么做什么,这时不知道自己的“订单”从哪里来了,也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客户是谁。
中国的大部分企业迈向了第三阶段,从一个追赶者,慢慢变成了一个前行者,例如华为,作为一个在通讯领域的领先者,需要通过用户需求情况,结合科研进行调整。
1.根据需求端的改变进行改变
2.供给端的研发
以往是给你一个订单,不需要思考有哪些需求,业务是固定的,只需要生产就好,且以往的贸易形式无法产生这种思维。
而现在是前方已经没有人了,且需求一直在流动(地域、发展阶段、人口结构、人均收入等)从一个微量的改变到多个调整后的变化,需要做的是结构性的调整,而这些流动也就和我们所说的“PEST”研究的方向相似。
传统的PEST模型
但二者供给的技术序列不同和形态不同。前者是动态的,不断变化调整的,而后者相对阶段内的静止,空间式的竞争战略,通过静态的框架来研究动态的问题。
类似我们共同面向一个难题,同样要解决一个问题,一个是“刀”,一个是“枪”,二者都有效果,但并不相同。
往深了讲,在经济学根基上二者有本质区别,前者是演化经济学一脉,需要动态的框架,演变式视角来解决怎样发展的过程,面对的是非连续性。而后者由美国学者 Johnson·G与Scholes·K提出,主要围绕政治(P)、经济(E)、社会(S)和技术(T)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是企业决策者或战略咨询顾问用来帮助企业检阅其外部宏观环境的一种方法。主要应对相对稳定的空间内环境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