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吗,胎教起源于中国,最早有记载的胎教存在于西周时期
周朝享国791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周朝能够如此长寿,得益于以礼治天下,而礼治之中,主要归功于贤能的后妃及时为孩子们进行了良好的胎教并在孩子出生后坚持以礼教育、以德开化
贤德闻名于世的周室三母,即周文王的祖母、母亲和妻子,也就是太姜、太任、太姒就很重视胎教,紧随其后的周武王妃,即姜子牙的女儿,更是将胎教视为宝宝成长的必修课,丝毫不敢怠慢。总之,当时的胎教侧重于严守礼仪,清心养性
胎教历史
第1例
周文王母亲:太任
大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
太任是殷商贵族挚任氏的二女儿,生性端正严谨、敦厚贤淑,凡事合乎仁义道德才会去做。后来太任成为季历的王妃,效仿婆婆太姜的美德,尽心侍奉公婆,辅佐季历。她主持后宫时立身端正,明理仁爱,人人敬重
后来太任就有了身孕,为了将来的孩子德行高尚,她开始严格要求自己,所生姬昌天资聪颖,知晓礼仪,其贤德天下尽知,为一代明君周文王,当时三分之二的中国人都敬爱他,更有无数有志之士投奔于他,这也为他的儿子武王伐纣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第2例
周文王正妃:太姒
太姒,生卒年不详,有莘国(今陕西郃阳县东南)人,姒姓,周文王的正妃,周武王姬发之母。太姒天生姝丽,聪明淑贤,分忧国事,严教子女,尊上恤下,深得文王厚爱和臣下敬重,被人们尊称为文母,那可是女神般的存在啊,在《诗经》《列女传》和武则天的《臣轨》中都有对太姒的赞美
据说《诗经》中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讲的就是太姒与西伯侯姬昌的爱情故事
太姒所生孩子姬发从小善良正直,长大后继承父亲遗愿,勇于伐纣,于公元前1046年左右在牧野之战中消灭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周朝的奠基者——周武王,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第3例
周文王儿媳:邑姜(姜子牙女儿)
周后妃任(孕)成王于身,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独处而不倨,虽怒而不詈,胎教之谓也
邑姜,是齐太公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姬发的王后。周文王在位期间,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子牙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后来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嫁给了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姬发
姬发继位后,邑姜便成了他的贤内助,管理后宫,教化百姓。她怀孕期间,站姿端正,不东倒西歪,坐着的时候端正笔直,不前仰后合,也不大声说话,不喧闹,独处的时候依然注意保持礼仪,生气的时候也不乱发脾气。她所生孩子便是后来的周成王,周成王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后世称其为成康之治
如今,胎教依然是一种流行的早期教育,支持者们主张在孩子出生之前就为其进行胎中教育。也就是说,准妈妈应该从孕早期就开始有效控制自身内外的各种条件,有意识地给予胎儿良好的刺激,防止不良因素对胎儿的影响,使婴儿具有更好的先天身体和智力素质,为出生后的健康成长和智力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胎教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请看下文分解其科学依据:
1. 胎儿虽然小,但是有知觉
胚胎发育的第4周,所有的器官已初步形成,而且皮肤也具有接受信息的能力,通过医学实验,人们了解到,此时的胎儿神经系统已经开始形成,相对应的知觉也会开始形成。从这段时期开始,胎儿除掌握了身体的主要功能如呼吸和吸收营养外,还会踢、转身、弯曲身体、眯眼睛、吞咽、握拳头、打呃、咂拇指等
而胎儿的听觉器官到4个月时已开始工作,会对声音的刺激和震动作出反应,如母亲的血流声、心音、肠蠕动音等,甚至对母体外的音乐、噪声等各种音响能听到
2. 准妈妈的感受直接影响着胎儿
胎儿与母体血脉相连,信息想通。当准妈妈心情愉悦的时候,胎儿的感受也是轻松快乐的,当准妈妈心情不佳时,胎儿也会感觉到紧张不安,当准妈妈生病时,胎儿也会感觉到不适
3. 胎教信息能够通过水(或者其他介质)传递给胎儿
曾经,有这样一个实验火爆全球:实验者准备了2杯清水,并放置在外部条件相同的环境中,每天对着这2杯水讲话,实验者向其中一杯水说好听的、甜蜜的话,而向另外一杯水讲负能量的话,甚至对着它讲脏话。过了几天之后,实验者发现被负能量影响的那杯水以较快的速度变质了,而另外一杯水的变质速度则比较慢
而羊水中98%都是水,胎儿虽然被包围在羊水之中,看似与世隔绝,但其实外面环境的变化都可以通过空气、水等其他介质传播给胎儿
综上,假如我们每天传递一些正能量给胎儿,那么就可以为小生命的成长发育带来一些积极的帮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