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分享308天 20190704
苏氏提到的两套大纲,对于学生来说真的非常重要,然而,对于小学一、二年级乃至学前儿童而言,他们的识字量非常有限,并且在自动阅读能力形成之前,他们阅读尚且存在一定的困难,那么对于这种情况的学习,如何来应对呢?思维课将解决这一问题。
思维课的概念不必多说,但里面关键在于孩子要用形象进行思维,借助于这些直观的形象、画面、现象和事物,让孩子找因果关系,尤其是让孩子通过观察产生丰富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必须记住的,应当是有趣的,所以,当和孩子进行思维课的时候,首先让词语成为生动可感的形象,尤其要带领孩子观察自然现象,当然,这个观察,要尽可能的深入探究现象背后的关系。
理解了这些,对照现实中的一些行为,自己才进一步从现实的角度来理解真正的思维课。在有关思维课的误区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将脱离形象的思维训练当成了思维课。比如,尽可能多的写出曲别针的用途。或者用两个三角形,两条直线,两个圆组成有意义的图形,能组成多少个?最初在接触这样的事例,使自己真的感到特别迷茫。这些都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并且学生们的参与度也比较高,也能真正调动孩子们的思维。那么,这些到底是不是思维课呢?真的,当时对此感到特别疑惑,说不是吧,明明调动了思维,说是吧,感觉还有点不对,但自己真的说不清。现在才真正的理解了。这些训练是训练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
这样的课,不是苏氏所说的思维课,而是一种鼓励的精准的思维训练,是一种形式化的逻辑练习,可以在任何年级进行。而苏氏所说的主要针对的是小学一二年级和学前的孩子,主要解决第二套大纲的不足。
另一个误区是将思维课当成一种新的课型。最初自己也曾经这样想过,但现在自己终于明白了。它和平常的课是不一样的,因为它没有精确的教学目标和精心的教学设计,它突出让孩子以丰富的刺激。让孩子接触大自然,把看到的现象事物进行联系、比较,然后产生问题。准确的说它是一种有意识的引领孩子,发现问题,产生问题,认识世界的一个过程,其前提是接触直观形象的事物。
误区之三是将思维课当成旅游或课外活动课。在这里边,思维课包含了家长或老师的一种引导,通过引导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向细致的观察,你像对包含在大自然中的不易觉察的交集点的思考。
所以,旅游和课外活动,尽管是在室外或大自然里,但它不一定是思维课,而思维课往往在大自然里,也包括人们生活的环境中。印象中,和儿子一起上街是玩了一个游戏:认识车牌号首字母所代表的省份。结果看着看着儿子突然兴奋的说:“爸爸,我发现了一个海南的车。”
“什么?”我有点难以置信,在内陆省份,发现海南的车。
“对,就是海南的,因为他的车牌号上说的是琼A。”儿子特别肯定的说。
面对儿子说出的理由,我不能不为他点赞。
“爸爸,海南的车怎么会到这儿呢?”看我也很兴奋,儿子立即提出了他的问题。
“当然是开过来的。”我不假思索的就说出了我的看法。
“那它是怎样过海的呢?”儿子马上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哦,应该是开到轮渡上吧。”儿子的问题,让我不得不认真的思考,自己差点忘记了从海南到大陆中间还有青州海峡呢。
在这个活动里,儿子看到车牌号,想到地图上的位置,尤其还能想到过琼州海峡时的问题。把车牌号、路、海等事物之间搭上了联系,还还是跨超远距离的。数字和实物事物之间已经搭上了联系,这一点特别好。
总之,认清什么是真正的思维课,在现实中无论是对于自己的孩子还是学生,一定要有计划的引领孩子们在大自然里享受思维课带给他的快乐。
思维课,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