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感荣幸,今晚能被老师指定作为家长代表,在此与大家分享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我由衷地感激老师们对我的信任,同时也感谢我的孩子们,正是他们的成长与进步,让我有机会站在这儿,与各位一同探讨家庭教育中的种种感悟。
我是一位高龄二胎妈妈。儿子出生之时,我满心都是忐忑不安,生怕日后难以应付孩子的成长。那时,我家大女儿刚好五岁,正处于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每天光是应对她各种“不配合”的状况,就已经让我疲惫不堪、焦头烂额,再来个小男孩,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说来也奇妙,儿子的成长过程竟格外让人省心。直到有一天,我督促女儿写作业,母女俩闹得鸡飞狗跳,第二天我仍为此心烦意乱。这时,还在上幼儿园的儿子突然仰起头,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以后一定快快把作业做完!”这话乍一听有些莫名其妙,可仔细琢磨,却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在陪伴大女儿成长的过程中,小儿子早已在一旁默默观察、学习,甚至主动避开了姐姐犯过的“错”。说白了,就是家长在纠正犯错的老大时,老二看在眼里,不想自己也遭受同样的“待遇”,便会乖巧懂事些。这便是大家常说的“老二总比老大精”,相信不少多子女家庭的家长都有同感。
其次,很多家长在教育老大时犯下的错误、踩过的坑,在教育老二时,通常会自然而然地规避。所以,相对而言,教育老二往往会比教育老大轻松一些。
这也充分表明,家庭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是孩子与家长共同成长的过程。甚至可以说,只有家长自身成长了,孩子才会真正实现成长,而非仅仅是年龄上的增长。
就拿我自己来说,从前的我是个脾气暴躁的人,沟通能力也严重不足。为了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我开始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慢慢地,从一个三句话不到就会跟孩子争吵的“河东狮”,转变成了能够心平气和与孩子探讨问题的母亲。
当时,由于女儿实在让人头疼,我便送她去学习品格教育。我特别感激品格教育的老师们,他们经常开办家长课堂,让我从中收获颇丰。后来,我自己主动报名学习了家庭教育课程,并取得了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资格。虽说这个资格的含金量可能不算高,但学习的过程却是实实在在的。
我们常说的“老二总比老大精”,实际上,这体现了孩子的自我修正能力。他们会依据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大家期待的样子。然而,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够自我修正,而有的孩子却总是重复同样的“叛逆”行为呢?而且,孩子在进行自我修正时,为什么会按照父母期待的模样去改变,而不是参照其他人呢?
通过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我明白了:孩子是否愿意成为父母期待的样子,关键取决于亲子关系的质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石。
这个道理其实很容易理解,我们都听过“智子疑邻”这个成语。在这个故事里,同样的一番话,从不同关系的人嘴里说出来,所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同理,如果家长与孩子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关系,那么我们说的话,孩子会心甘情愿地听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即便孩子表面上听从了,也很可能是出于对父母权威的被迫服从。一旦有一天,父母无法再凭借权威驱使孩子,或者孩子摆脱了父母的控制,他们很可能就会完全放纵自己,甚至有可能偏离正常的成长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