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苏沧桑的散文跟着戏班去流浪,这篇文章入选了2018年度散文,看得我几度哽咽。
我平素不爱看散文,它没有小说的情节曲折、跌宕起伏;没有议论文的切中时弊、当头棒喝;没有诗歌的朗朗上口、短小精悍。
但是不爱看却爱写也是怪事。无论是琐事的碎碎念,还是情感的偶有所发,写着写着偏偏往散文靠了,这么看来散文是所有文体中最友好的。
说回跟着戏班去流浪这文。大概同是戏迷的缘故,无论是童年的制水袖、做娃娃、看到小生走不开想跟着去学戏的冲动;还是回顾百年越剧几度沧桑的感慨;甚至是戏台下那些人那些事,仿佛曾在身边。
其实不是才知道,好的散文也是能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最先让我对散文这种观感的,是中学时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还记得当时的惊艳,原来散文还可以这么写。
如今回想起来,不知道是不是当时萌生的写作念头。
后来生活的琐碎,文娱活动的丰富,却让这个念头搁浅了。
重新拾起笔来,也不知道为什么而写作,只是觉得心中一直有这么个念想,或许写着写着,看着看着也就想到了,自己到底为什么而写。
终于,看了这文,我想到了。
写作,是为了发出一种声音。
或许是一小簇人的小小爱好,或许是一部分人的弱弱诉求,或许是一两代人的漫漫情感。这些都需要一个倾泻的出口,需要隔着时间,隔着空间的应和。而写作就是对这些的整理输出,形成一种声音,一种能在遥远时空听到的声音。
当然我还没有这个能力,但这却是我孜孜以求的目标,成与不成另说,目标还是要确立的。
我想这也是好的作品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