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篇(22)|孔子说做人要言行合一不轻易许诺

[原文]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译文]

孔子说:“古代的君子话不轻易说出来,因为他们以自己的行为跟不上诺言为耻辱。”

[解读]

古者:古之君子。

言之不出:不妄然出口,不轻易许诺。

耻:以......为耻。

躬:身体,自身,亲自。

逮:及,赶上。

古代的君子不讲话则已,一讲话必定是言出必行,说到做到。

孔子说古者“言之不出”,不出,是指不轻出。不轻出,也不等于说什么话都得反复思量,言之不出,专门指一些需要行动兑现的承诺,必须慎重,这些话的重点不在于说,而在于做。

“耻于不逮也”,说了做不到会感到很羞愧。圣贤、君子,不会把自己置于耻辱的境地。先做到了然后再说,这样就会远离耻辱。

孔子认为做人应当谨言慎行,不要轻易地对他人作出许诺,如果做不到,就会失信于人,自己的威信也就降低了。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要遵守诺言和说话要算数的道理。我们所说的,和所做的要一致,所做的又跟所说的是一致,言行合一,这是君子所为。

夸夸其谈、言过其实的人,十有八九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说空话不会给人带来任何发展机会,说话算话的人才受人尊敬。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充分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时间,说到了就要去做到。

[读后启示]

作为职场和家庭生活而言,一个人如果言过其实,或者言行不一,很容易招致怨恨和不满。

学海无涯,人的认知有限。人们无法保证自己说的话正确,所以我们不要夸夸其谈。

任何事情答应得太快了就不容易兑现,而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先做后说,人要务实,要言出必行,要谨言慎行,说到做到。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言行一致,信守承诺。

我们要实事求是,言行一致,在完成各项工作和日常生活、学习、交往中,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