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人生的出场顺序是很重要的。早一步,我还没有变成现在的自己,晚一步,我的人生里早已经出现你无法替代的人。
人的成长过程中,会不断接触到不同的人群。朋友的数量会相应的增长,但是总有饱和的状态,毕竟时间和精力有限。
如果旧友的感情趋于稳定,内心已经感到富足,是没有太多耐心去和新的人交心。大多数人止于面上,点到即可。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很难遇见交心之人。也许是顾虑太多,也许是社会风气日渐浮躁。当双方都心怀隔阂,对方偶然的真心视为矫情。又或者恐惧利益冲突,也就再无瓜葛。
两个人不能势均力敌的用心,世上便多了很多可怜之人。
岸上的人试图把溺水之人拉上岸,但是拉扯到一半,生出了乏味,便又放开了手。不管不顾,不闻不问。起身拍拍衣袖,继续前行。内心没有半点歉意和波澜。
又或者岸上的人,费力九牛二虎之力,险些搭上自己的生命。溺水之人突然也心生胆怯,又或者自我放弃。安逸在自己给你的困境中,还害了旁人。
和一些朋友聊到家庭的影响时,发现了互补的奇妙。有些人的家庭算得上是充满温馨和包容理解的,虽然偶尔很多行为因为代沟的原因而并不能相互在内心上认可。
但是认识的人当中有些则面对离异家庭,或者家庭纷争,亲属间关系冷漠。他们最开始总是疏离于人群之外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眼中,但是内心深处有一团火焰,渴望温暖,渴望安定。
两种家庭生长的小孩,最后成为很不错的朋友,那么也许会猜想。背道而驰的两人,到底是谁从谁的身上汲取温暖,很微妙的是,很多友谊的本质依靠和表面的形象相反。
如果一个人,时常以平易近人的姿态,真心实意地善待所有遇见的人。到现在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样子。但却又不太与人太过交心。似乎太过博爱,反而让对方感受不到实打实的存在感。这样的朋友好还是不好?
做情侣似乎也不好,对待恋人,每当对他温声细语安慰,他第一个反应却质疑你是不是带上了社交面孔。甚至问是不是关心别人成习惯了。他大概只是觉得自己的存在难以从自己朋友中区分。心有不安。
所以那些独来独往的朋友,他们才是极好的朋友。不轻易交朋友,一旦走入心里,便又是实打实对你好。
可是想这么多又有什么用呢,遇见了就是一种缘分,好好珍惜便是。倘若真的要远离,那也是囤积已久的冲突而引导下。
其实现在很少思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彼此合适也好,不合适也罢。遇到合适的,被替代了,也是物竞天择。你不能给予我温暖,我无法肯定我的责任。好像这就是分开的理由。如果绕了一大圈,最后明白自己的心意,回头发现彼此还在,那便是善莫大焉。如果身后空无一人,也不过是告诉自己,有些路还是自己走完。有些风景还是需要独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