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那年,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敲开了某家杂志社的大门。在这之前,我常常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看到这本刊物,从未想过自己会和它产生什么交集。后来,杂志社从东北搬到了北京,我也开始了北漂生活。
北漂的那几年,每每过年回家,家人都会围成一圈,劝我过安生的日子。统一的说辞是,20多岁的姑娘了,最好的年纪却在外面疯跑,赶紧回来吧!爷爷更甚,直接说都快30岁的娃娃了,想你都见不着个人,赶紧给我回来!
我来自传统的北方省份,相比于南方人的“折腾”,我们那里的人安分得不可思议。我是家里唯一一个大学毕业还留在外地的“异类”,因此也就成了重点关注对象。
刚去北京的那年,我过得并不好,上稿不懂套路,关系不懂维护。空有一副赤诚坦荡的性情,竟也收获了不少朋友。我一度挤在没有阳光的地下室里,期待梦想的实现。
直到有一次家人再次喊我回来,正值低谷的我像是找到了发泄的出口,大声还击:你们年轻时没有走出来就算了,难道我要和你们一样吗?你们劳碌一生也没有过得多么乐呵,难道我要和你们一样吗?你们是不是见不得我好!
一通发泄后,当天我就坐上了直达北京的火车。很久之后,母亲打电话给我,她很小心地试探,问我是不是在忙,然后有点怯懦地说,当妈的哪有不希望女儿好的,我只是怕你不够好,怕人家太挑剔,怕你会受伤。
后来,我从杂志社跳槽进了一家地产公司,公司在北京南城的地位可谓“雄霸一方”。我们大部门的领导是一位年近60岁的老太太,她的一个表情一个眼神,都极具杀伤力。刚进公司没多久,我就接到一个专访的活。字数不多不少,3000字。在这之前,我并未做过专题报道,也没有和地产打过交道。
忐忑中,我写了一篇提纲给领导,老太太看了十秒钟,来了一句,写的什么玩意儿,重来!吓得我赶紧翻阅各大专访稿,又重新拟了一稿。老太太这次看了一分钟,说先将就着写吧。
我当时满脑袋都在想,是不是哪里得罪她了。我硬着头皮写完3000字,让一位老编辑提了建议,我飞速改好一版拿给了老太太。她拿起文章看了一会儿,竟然笑了,说了一句,还可以嘛,下次接着写啊!
半年以后,老太太因为工作变动调到了分公司。我给她在网上留言,说自己很感谢她的严厉与赏识。鲜少回复的老太太立即回了一句,你还年轻,往后大把的路需要自己走,我只是希望你能更好。
隔着屏幕,我差点没出息地掉了眼泪。
我们每个人都在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受到过别人的“阻拦”。年轻的时候,以为是他们见不得我们好,故意找茬作对。可是,当我们有一天,做事越来越受人欢迎,做人也越来越有底气时,才懂得,当年见不得我们好的人,恰恰是最想对我们好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