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微微晃动的车厢里,我与那位年届六旬的大姐不期而遇。彼时,夕阳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橙金色的光辉肆意地扑洒在车窗玻璃上,而后温柔地漫进车厢,为大姐的轮廓勾勒出几分柔和而明晃晃的金边,仿佛给她披上了一层梦幻的纱衣。
大姐的妆容极为精致,每一笔勾勒都恰到好处,彰显着她对生活的热爱与讲究。
衣着亦是时新得体,简约中透着优雅,尽显她不俗的品味。而发梢那一抹嫣然的染发,在素雅的整体色调中,悄然透出一股刻意压制却又难掩的俏丽光华,恰似她内心深处那不甘被岁月完全尘封的青春活力。
她微笑着向我开口攀谈,那语调既柔软又明快,宛如山间清泉,潺潺流淌,清脆悦耳。从她的言语中,不难感受到,她并不愿让世俗所定义的年龄,成为束缚内心朝气的枷锁。在这一方小小的车厢天地里,她仿佛是一位勇敢的追光者,努力追寻着生活的亮色。
大姐此番的旅途,是奔赴西宁,与几位姐妹随团去领略那青翠天高的高原风光。当话题如顺水行舟,自然而然地滑向儿女婚姻的轨道时,大姐脸上原本如春日暖阳般的笑意,瞬间凝住,取而代之的是无奈地摇头叹息。
她轻轻提及女儿,说她是“九十年代出生的人”,可至今仍未寻觅到人生伴侣。大姐坦言,自己在家无所事事,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延宕下去,心中的焦虑如同疯长的藤蔓,几乎要将她淹没,“感觉快疯了”。她纤细的手腕轻轻摆动,似是想要挥去那萦绕心头的愁绪,“孩子大了,可这心却还一直悬着,没办法,只好出门透透气。”
孔夫子曾深情而庄重地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这句古雅的话语,蕴含着中华伦理纲常深处那种浓得化不开的牵连,道尽了父母对子女深切的关怀与担忧。
然而,眼前大姐为女儿婚嫁之事忧心如焚所牵扯出的焦虑,却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关怀范畴。女儿分明衣食丰足,生计安稳,并无疾病之虞,可这“忧其疾”却悄然变了味道,演变成对成年子女在人生旅程中必经驿站——婚姻,停滞过久的焦灼感,更成为大姐独自困守家中时,那如愁牢般的隐痛。
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这世界早已脱胎换骨,今非昔比。放眼四周,经济自主的女性如雨后春笋般愈发多了起来。
她们凭借自身的智慧与努力,拥有了独自立足的根基,不需倚靠任何人,便可为自己与父母撑起一片安稳的小天地。这已然迥异于昔日那种“男耕女织”,夫妻间经济上相互绑缚,如同生死契约的旧时图景。在新时代的浪潮下,女性正以崭新的姿态,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萨缪尔·贝克特曾在荒诞的境地中发出无奈的呼喊:“我在我的深渊里呼喊,但听见的始终是我的声音。”
大姐这一辈母亲的忧愁,又何尝不是那对着生活巨壑的漫长呼喊呢?然而,这饱含着深情与焦虑的呼喊,未必能为儿女所理解,反而像激浪狠狠地撞在那陌生而冷硬的崖岸上,激起无奈的水花,却无法改变崖岸的冷漠。
在时代的岔路口,两代人的轨迹已逐渐拉开越来越宽广的距离。母亲们依然在焦虑中执着于那被历史赋予了独特光彩的婚姻轨迹,认为婚姻是子女人生圆满的必经之路;而年轻一代却早已怀揣着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走向远方,在属于自己的路径上探寻着截然不同的风光,他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内心的满足。
那位精神奕奕的大姐,选择踏上这游历的足迹,这绝非消极的退避,而是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出的一丝曙光,闪烁着突围的意志的萌发。
当我对她出行的行为予以肯定时,大姐脸上那因忧愁而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重又浮起如微澜般的笑意,恰似风雨后初霁的天空,澄澈而明亮。
的确,生命的意义本就如同繁花盛开,各有其独特的舒展方式,每一种绽放都拥有其无可替代的芬芳。那奔流在生命深层的长河,终究要流向自择的前方,那河道不可能为任何人预设,每个人都应勇敢地追寻属于自己的方向。
我真诚地建议大姐,不妨把更多的精力用来打扮身心,尽情畅游四方,同时调整好自己的身心状态。正如蒙田所言:“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于我们怎样利用它。”
因此,关键在于调整自身,安稳好自己的日子,减少子女心头无谓的牵挂便可。此话虽诚挚恳切,然而,我深知,这并未能完全解开大姐心中那缕牵挂。
那牵挂柔如丝却硬如钢,纵使千遍体悟生命自主的真理,又如何能轻易让那份对儿女未来的期待、那深植于血缘之中的羁绊,飘然飞散呢?
车轮与铁轨之间不断互相催促,发出坚定而持续的节奏,仿佛在奏响生命的乐章。窗外如浮云般流转的风景,已悄无声息地渐次进入深邃的暮霭之中。
天色渐暗,车灯已经点亮,光与影在车厢内交织变幻,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那个旅行中的身影似乎仍在微微晃动着,她那粉红的拉杆箱立在脚边,在光影的映衬下,好像依然在顽强地证明着大姐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我的追寻。
我们的生命之旅莫不如此?在一列被叫做“时光”的火车上,每个人都手持一张有去无回的独行票,奔赴前方各自命定的风景。
父母如同列车上的伙伴,即便能相伴同行一段旅程,又怎能为我们的人生旅程选择下车靠岸的站点呢?我们终究要独自面对生活的种种,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终于想到泰戈尔那句充满诗意与哲理的诗:“让我的爱如阳光环抱着你,而又给你光辉自由的天空。”这是何等理想的图景啊!然而,现实中的父母之爱有时难免会缠绕成了细丝一样的束缚之网。
当我们在人生的隧道中穿行,经历黑暗与迷茫,又骤然重新闯入辽阔的光明那一刻,恍然记起,真正深沉的父母之爱,本就该是以放飞子女为前提的光明之爱。子女本来便如飞鸟,拥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岂能囚于以“爱”为名的笼中?父母应给予子女足够的自由与空间,让他们去追逐梦想,去经历风雨,去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列车在暮色四合的旷野中不知疲倦地继续前行,仿佛不知疲惫的行者。望着窗外流逝的微芒灯火闪烁不定,恰似人世间多少灵魂深处幽微的光点,或明或暗,却都在努力闪烁。
车轮铿锵不息,载满着生命的轨迹,也载满着世间不同轨迹间彼此的张望。在这看似永不停歇的旅途中,每一个生命都在书写着自己的故事,或平凡,或精彩。
也许,唯有当每个人都勇敢地选择忠于自己的方向奔走——无论为母还是为子,无论被岁月染白了头发还是正值青春年少——在那些错肩却各自坚定的行旅背影之间,才得以显出生命那深沉、包容与广阔无际的本来面貌罢。
生命的旅程,本就是一场不断探索与成长的过程,我们在爱与被爱中前行,在理解与包容中感悟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