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是诗人的宠儿,夜雨尤其是。随便翻开一本诗集,总会遇到有雨的句子:“寒雨连江夜入吴”、“夜雨闻铃肠断声”、“深秋帘幕千家雨”、“巴山夜雨涨秋池”、“雨中山果落”、“帘外雨潺潺”……简直是不可胜数。
写雨的诗人未必喜欢雨。雨总是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变。古时候经济没有现在发达,道路远不能和现在相比。不用说乡村,就是城市,也没有现在这样整齐地铺着柏油、水泥或者彩砖的路面。路灯就更不用想了。因此,天色向晚,一场雨无边无际的落下来,需要走夜路的人就禁不住皱起眉头了。贾宝玉生在钟鸣鼎食之家,要想在夜雨里走路也不大容易。林黛玉给他一个玻璃灯笼,贾宝玉唯恐打破了灯笼,惹得黛玉说他“剖腹藏珠”。试着翻开书看看,写雨的句子虽多,但是诗人身在雨中的,实在少之又少。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雨声》可以算是一首。苏轼在词序里说:“湖州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多少有点“强者矫”的意思,而且词中的名句“也无风雨也无晴”,所说的雨已经不是自然界的风雨了。我想,当日湖州道中,穿林打叶之声骤起,东坡先生一定也和同行者一样,有过一段狼狈不堪的经历,说不定在雨中还滑倒过一两次,不仅摔疼了屁股,还弄得满身泥泞。只不过,这样的形象入不得诗罢了。其实,即使豁达如苏轼,也会说“苦雨终风也解晴”,苦雨,即是苦于雨的意思。周作人将自己的书房叫做“苦雨斋”,虽然未必出于此,但意思应该是相同的。
因此,黄昏时分,淅淅沥沥的雨声渐渐敲响在诗人的心头,一层或浓或淡的愁雾便慢慢在诗人心头升起。不期而遇的夜雨带给诗人资料意外的经验,正好可以酝酿诗情。雨是点化诗情的神奇之手,就像酒曲酿出醇香的美酒,夜雨逗引出浪漫的诗句。
诗人对于雨,最常见的是听雨。雨给诗人画地为牢,夜雨尤甚。夜雨改变了诗人的日程安排。要拜访的朋友固然无法拜访,约好的朋友也无法如约而至,一个人孤独的坐在屋里,“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或者一个人想起了死去的妻子,感叹“从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也可以与弟弟相约“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蒋捷的《虞美人》用听雨贯穿了一生,少年听雨歌楼上,中年听雨客舟里,老年听雨僧庐下。仿佛就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转眼间就由少年到老年了,以雨声贯穿了少年的欢乐、中年的羁旅以及亡国后的心如死灰,真是令人无限感慨。直到现在,余光中写文章,还用《听听那冷雨》为题,可见诗人和雨的关系。在所有听雨的诗中,我最喜欢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其他诗人思念的都有一个具体的对象,而且多多少少夹杂着一丝忧伤,陆游期盼的却是整个春天,多美!
雨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情诗喜欢写两个人的空间。更多诗人在雨中体验到的是孤独。但是,人只有在孤独中才会认认真真地审视我们的生命。因此,那些孤独的诗人,在漫长的雨夜,那些从心灵里流出的诗句,才能更长久地拨动我们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