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普遍对父母有一定的崇拜心理,这种心理让他们依赖父母。
但进入青春期后,这种崇拜心理一般会消失大半,孩子们会重新崇拜新的偶像,譬如明星人物、政治家、科学家等。这种心理的转变,会让孩子们变得不再对父母言听计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大大下降,父母应做好这种思想准备,明白孩子这种心理转变背后的积极意义。
第四,不要对孩子偶尔出现的强烈叛逆行为,譬如离家出走、早恋等大动干戈,要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适当反思是不是对孩子控制得太厉害了。一般说来,强烈的叛逆行为是对父母强烈控制欲望的一种反击,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控制适当变弱,孩子们的叛逆程度也会自然而然地下降。
第五,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不要再把“乖”“很听话”还当作优点来看。相反,做父母的应该感觉到焦虑和担忧,并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把孩子推向独立的世界,减少他的依赖心理。
第六,谨防孩子陷入严重的抑郁状态。
胡慎之说,如果孩子比较叛逆,你起码不用担心他会想到自杀,因为叛逆的孩子一般会有较强的生命力。相反,如果孩子非常听话,那父母倒是应该有所担忧。抑郁症的一个重要源头,是本来向外的愤怒不能表达,转面指向自己。叛逆的孩子容易向外表达愤怒,而好孩子则容易将愤怒憋在心里,最终攻击自己。
评定孩子是否陷入抑郁症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三少”,即话少、行动少、情绪少。像阿琼,在家中很少说话,暑假很少出门,情绪一直很低落,已经明显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了。
被动攻击
很多人际关系是失衡的,一方明显处于强势,一方明显处于弱势。并且,强势的一方攻击性很强,同时又不允许弱势的一方表达他的感受。
然而,任何人一旦被攻击,一定会感到愤怒,并想还击,一个关系不管多么失衡,这一点也不例外。
不过,弱势一方根本不能直接表达愤怒,那么,他们会发展出独特的还击方式,从意识上看,他们不敢违背强势一方的要求,不敢挑战强势一方的意志,在强势方的强大攻击下,他们唯唯诺诺,乖得不得了。
但他们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状况。很简单的事情,他们做砸了;很容易兑现的承诺,他们却不守信……总之,他们常犯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令强势一方暴跳如雷,
此时,强势一方看上去仿佛是遭到了严重侵犯似的。
这,也正是弱势一方的还击,是弱势一方潜意识深处的渴望.他们没有表达出强有力的愤怒,甚至没有表现出一点愤怒,但他们通过犯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来达到的效果,却和直接用愤怒攻击强势方没有什么两样。
这种心理机制,叫做“被动攻击”,也叫做“隐形攻击”
足够好的妈妈与原始母爱贯注
温尼科特提出了很多重要理论,而他最广为人知的概念,就是足够好的妈妈。
足够好的妈妈的关键,就是敏感,温尼科特称“一个真实的母亲对婴儿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足够敏感”,他认为,婴儿最初追求全能自恋感,即,他想怎祥事情就会怎样发展,譬如,他饿了,妈妈的乳汁就会送上来,他冷了,就有妈妈的怀抱,他想玩,妈妈会陪着他……实际上,这样的描绘远不足以表达婴儿的全能自恋感,婴儿甚至觉知不到他与妈妈的分别,他和妈妈一体,他和世界一体,所以,世界、妈妈与他的心意是相通的,而且完全按照他的心意运转。
足够好的妈妈,能够很好地满足婴儿对全能自恋感的追求,而一旦这种感觉得到了很好的满足,婴儿就可以接受生命中的挫折,接受妈妈、世界和他不是一体的事实。
要做到足够好的妈妈,细致的照料很关鍵,而与照料至少同等重要的,是温尼科特所说的原始母爱贯注,即,婴儿出生前后的数周时间内,妈妈对婴儿全神贯注,她全然关注新生命,而她的自我,个人兴趣,生活节奏和自己关心的东西都退到背景中去了。她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适应婴儿的感望和需要。
原始母爱贯注是一种很特殊的状态,不能持久,一般持续几周,并且“母亲一里从这一状态中恢复就不易回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