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外婆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外婆的妈妈又比较懒,家里重男轻女观念又重。因此,作为姐姐的她,从很小就开始承担家各种活计。
外婆说,她大概五六岁的时候吧,每天早早地起床熬稀饭,之后背上大大的竹筐去地里割草。一筐草割回来刚好饭熟了,一家人吃完饭后,她再踩在小板凳上小心翼翼地洗碗。
当老舅舒服地坐在炕上和老外婆玩的时候,外婆得忙忙碌碌地打理好家里的一切家务。
家庭的贫苦使得家里只能供的起一个孩子上学,外婆自然被放弃了。即便老舅从未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他们的父母也从未考虑过让乖巧好学的女儿去识几天字。
外婆说她小时候就觉得这是理所当然,从未觉得她的父母苛待她。直到她成为了一位母亲,她才觉得当时的那个小小的自己是有多么委屈,但她却并不曾怨恨过她的母亲。从很小,她就去承担过多,任由爱的天平不公平地倾倒,她始终安安分分地尽好自己的责任,甚至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在外婆身上,她承担着更多,毫无怨言。
2.
可能是外婆小时候的经历过于委屈吧,她从未过多要求过妈妈和舅舅。因此虽然生活贫苦,但妈妈和舅舅却拥有相当幸福的童年。
妈妈生在七十年代末,刚刚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农村仍然落后并贫困。
外公没读过几年书,跟着木工师傅当学徒,学了几年,自己也当了个木匠,平时打一些家具,倒也能赚些钱。
只是后来两个孩子大了,都要上学了,开销更大。于是视烟酒如命的外公为了省些钱硬生生逼自己戒掉了烟酒。二三十年,一点都不碰一下。就这样供着女儿高中毕业,儿子大专毕业。
3.
到现在,舅舅自己也成了两个孩子的爸爸。两个儿子,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而身处新时代,孩子们从小就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如当初的自己一样笨拙无知,他选择承担更大的压力。
近四十的他仍然坚持在工作之余学习考证,用自己的资历和证书来充盈自己,以此赚更多的钱去为孩子营造更好的生活。
然而两个孩子却并不能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从不不认真学习,报的特长班也是三分钟热度,坚持不下去。
舅舅气急败坏,只能一边教育他们,一边给他们提供更好的资源。
4.
高尔基说过: “时间的流逝,许多往事已经淡化了。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颗星星永远闪亮,那便是亲情。”
但亲情也是一架天平,父母子女各占一边,总有一方承担着更多。或出于无奈,或全是自愿,总是有一方为另一方付出着更多,以此维系着亲情,并且为另一方的前程保驾护航。
无论如何,我们之间始终有着名为亲情的羁绊,它牵扯着我们,才能让我们更加亲近,更加幸福地享受这一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