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给公司内部做了一次关于ui和ue的分享,一方面感触挺多的,加上去年一整年在公司内输入了很多ue和ui方面的经验,希望通过一个渠道记录下来,做一点输出。
另一方面由于周二时间紧张,有些内容似乎有点平铺直叙缺少了点趣味,加之这几天又有些新的感想,遂撰文记录一下。
这次的分享片头是在搜集行业内一些软件视频时看到的,是一家名叫techcolor的宣传片,影片主要是介绍其experience center的一些业务。视频本身展现的一些内容虽然技术不是最新但是符合时下的一些流行趋势,视觉效果突出,色彩艳丽夺目。非常契合这次演讲的主题——趋势,遂放入ppt中作为引子。它也对用户体验提供了一种探索,即使用一些成熟的技术用趋势的方法,旧瓶装新酒,也可以起到不错的体验效果。
想特别说一下这个公司的名字experience center(百度是这么介绍这家公司的,见图一):可以看到这是一家非常厉害的电影公司,快要成为百年企业了。作为行业的领军人物,引领潮流。在90s年代早期一些设计公司喜欢为自己工作室取名为studio,以区别corporation/company,为的是看起来特别一点,似乎所有最新的、最潮流的都能在这里找到,毕竟设计行业的一个特点是创新、与众不同、提供独特的价值。后来慢慢的各种各样的公司都取这名后,新鲜的名字就孕育而生了,叫做——lab,依然是为了将一些前沿的理念,独特的新技术加之于身,好让受众一目了然。你看我叫实验室,各种新鲜的,别人不敢尝试的,我都勇于尝鲜。互联网大潮开始之后,设计受到越发的重视,各大互联网公司内的设计部门开始承担更重要的职能,用研部门开始成立,原来的设计部门打散重组,为的是更精准的把握C端消费群。甚至一些公司把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先进的理念等放在用研中心,让其成为公司的活广告,一举多得。这次分享的案例中jda,就将一些新技术和成果放在位于伦敦的UC中进行展示,非常吻合公司的先进形象,让人印象非常深刻。
今天越来愈多的用户中心成立,似乎也成为了一种趋势。这正好回答了一下我自己为什么要去了解和做趋势研究的意义。去发现行业变化的动向,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开阔眼界,布局未来。
以前我没有想过为什么设计行业每年都会发布一些流行趋势的报告,其中尤以色彩最为突出。做完这次的分享后,就再清晰不过了。人类需求中有一层潜在需求,就是对新鲜事物的渴望。色彩作为UI中最最容易实现的一种元素,对其修改的代价最最低,但是实现的效果影响范围最广(图二)。会给用户带来一些新的体验,非常容易刺激到用户的这层需求,虽然时间未必会持续很长,但这会对用户形成良好的记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公司每年都会更新一些配色方案。各大app应用,逢年过节就会换上节日装,甚至连linkedin这种软件也会跟风,不难想象未来如果技术上没有什么太大突破的话,色彩的变化依然会继续进行,并承担很重要的体验任务。
在提到折叠屏手机的时候我插了句题外话(图三),我觉得这不符合手机发展的趋势。诺基亚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由于没有抓住触控屏幕(电容屏智能手机)手机这一趋势,从塔尖陨落,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那之后的很多年,大家认定未来手机的发展趋势是:小、轻、薄、久。但是在4G这一技术出现后,有一股逆流出现了,那就是手机要大!手机到底是要做大还是做小的讨论一时间没有一个说法。但是市场却给出了回答,PLUS!手机不但没有做小反而越做越大,那这到底算不算一种趋势呢。其实在4G技术广泛应用以后,手机除了承担自己作为手机的功能之外,还兼容了一些PC的功能,看视频,听音乐,网购等等,很多人回家甚至都不开电脑了,一个手机解决所有问题。这解释了手机为什么做大,它揭示了人们的一种潜在需求,即一个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其实是让人更加地自由,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你不再需要电源,坐在电脑前网购,不用再开电脑看视频。所以技术越来越昌明的未来,智能终端必然会朝着解放人们的方向发展。相信小、轻、薄、久的趋势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为它让我们更自由。这就是我对折叠屏不抱太大期望的原因。如果硬要说折叠屏有什么优点,我觉得就是大,足够大可以替代目前的笔记本电脑了。
再往后聊了一下现在的新技术,分享会后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关注的是这些技术带来的问题而不是这些技术带来的机遇和可能?”大家也可以想一想,我想了下可能有这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4G技术的先例,它引领了一波移动互联网的热潮,这之前无人可以预测。谁都不知道新技术会带来什么好处,都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尤其是通过人类创造性的应用。新技术的好处所产生的价值能为公司带来多少利润还是一件犹未可知的事,所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与其相反,其带来的问题有一些是确定的,比如安全问题。一旦产生安全问题对公司的损害是巨大的,两强相害取其轻,所以我更关注这些新技术带来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相比其带来的好处都具有普遍性,既然所有人都有这样的问题,那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了一种共识,共识多了就容易形成趋势。
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这些都属于信息技术,5G——信息的传输技术;VR/AR——信息的呈现技术;云存储——信息的存储技术;量子计算、增强分析、算法——信息的处理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这样看来我们依然处在信息革命的进程中。所以信息革命的一些趋势依然不会改变,除非新的革命形式出现,新的革命引领新的趋势。
在未来很重要的一件事是视觉的比重降逐渐下降,下降多少不好说,但这将成为一种趋势。这可以从谷歌UI的进化中看到,谷歌从早期的安卓3.0(代号Bean)升级到现在的安卓9.0(代号PIE),其支持的动画从原来的200多个到现在超过3000个,并且这些动画都是由代码实现而非动图(图四)。
当我们进入一个分散的,不太引人注意的界面时,品牌意味着更多,不仅仅是一个品牌的外观或者它在大众传媒中的表现。非基于像素的体验正在推动设计师重新思考品牌的人格,行为和寓意。不到十年前,品牌风格指南曾经涵盖品牌的多个视觉方面,如排版,颜色和摄影。当数字风潮出现时,风格指南开始考虑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基于像素的接触点,包括标题样式,网格系统和更详细的交互设计模式。多年来,它们不断发展。静态的图像不再适合表现悬停状态,动画,拖放和其他用户交互。品牌正在变得更加流畅,他们不需要固定单一的颜色或单一的形式了。
在过去的几年里,谷歌开始创建和更新设计系统,涵盖只能用真实代码表示的界面行为——如运动,响应,过渡和可访问性等。随着我们走向零界面的世界,界面正在逐渐隐形。屏幕将开始消失,互动主要通过语音,手势,目光,甚至思想发生。如今,品牌意味的不仅仅是视觉效果。
谷歌语音助理的语调,音色,语音节奏都是设计过的——与谷歌的标志,品牌颜色或在其网站和应用程序中使用的基于屏幕的交互模式一样多。我们设计的体验正迅速扩展到语音渠道,我们必须确保它们的感觉是来自同一品牌。
人格随着聊天机器人和其他基于文本的界面的增长,品牌选择的词汇对人们对品牌的看法和公司与外界的互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从讲笑话到它使用的表情符号,语调的概念已经扩展到包括品牌行为和个性的其他方面。
行为当Airbnb决定禁止那些在美国夏洛茨维尔举办极端主义集会平台的合法用户时,品牌的公信力大大地提升了。同样起作用的还有免除灾后避难人员的服务费。一个品牌其产品的一举一动,比它的图形表现或在大众传媒中的广告更具影响力。所有类型的品牌都一样,品牌采取的行动必须与品牌的信念,设计原则和使命相一致。
设计师经常从整体上关注品牌的生态系统,确保客户能够无缝地从一个渠道转换到另一个。无论你是访问品牌的网站,下载应用程序,观看电视广告,还是仅仅阅读新闻中的故事,所有这些时刻都将加入你对品牌的体验之中。所有渠道的高相关性都时刻影响着用户体验。
在介绍完几个软件产品后,我有种很强烈的感受,我们可能正在经历一次业务转型!从传统的业务公司变成一个数据公司,老外的软件在数据支持上是不是对客户做到完美支持还不清楚,但是从界面的反馈来看,内容非常丰富。今天客户的业务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否则损失可能不小。大数据不再是纸上谈兵,已经是跃然纸上的事实了,如果没跟上这波趋势,很难想象未来会如何。根据领英数据,去年涌现出的15种新型职位中,有6个和人工智能、大数据有关。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关技能也是领英平台上增长最快的,从2015年到2017年两年间增长了190%。现在看来我们处在一个拐点,这些新科技正在融入更多日常使用的工具中。科技趋势只有在开始变得不那么显眼时,才算产生了重大影响。
另外想补充一点,未来可能单一专业似乎有点玩不转。数据专家需要懂业务,业务专家也需要懂数据,复合专业的叠加才能更加吃透数据潜在的价值。
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希望能对之前的分享做一些补充和完善,如果有差错也请各位大佬指正。
20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