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李母又提起让李海赶紧上户口的事情。李海知道事情终于推搪不过去,只好把事情摊开来讲。
“孩子的户口,珍珍早在做月子时候就已经给孩子上了。不过她是上在自己的户口里。”说完,李海把眼睛一闭。
李母愣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什…什么,你说她把孩子的户口入在她自己的户口里了。她的主张怎么就那么大?这也太嚣张了,海子,你老实告诉妈,你事先知不知道?”
“知,知道,她有跟我商量过。我想想珍珍说的也对,让孩子的户口落在县城也好,将来他们就可以在县城读书,对他们的教育有很大的帮助。这样一来,说不定将来我们家里还能出两个大学生呢!”
李母“你确定,她有跟你商量?”这笨蛋孩子,你以为你帮她揽下一切,我这个当妈的就不知道了吗?
李母嘲讽的看着李海,突然她又吐出一句,“那孩子跟谁姓?”
“当然是跟我们姓,这一点是底线。”
“那就好,免得我百年归后,没脸见你爸!行了,你别杵在这,哪凉快哪呆着去。”
李母看着儿子渐渐远去的背影。她身上的力气咻的一下,像被人一下子抽干了一样,瘫坐在椅子上。心里在叹气,也不知道当初让儿子娶这个儿媳,到底是福还是祸?唉。
端午前夕,李海去接吴珍和两个孩子回来过节。吴珍在回来的路上,听李海说了家里的情况。吴珍回来后,她也认真的跟李母道了歉。此次户口风波就这样过去了,家里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端午过后,吴珍休的产假也到期了。所以,在吴珍白天上课的时候,就把孩子放在家里让婆婆帮忙带。晚上,就是她跟李海一起照顾小孩。跟平时的日子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比平时忙碌了一些。
就这样,孩子一下来到了四岁。在平时都是吴珍有空的时候就教孩子一些简单的认字游戏。两个孩子很是聪明,可爱。可吴珍觉得这远远不够,她对这两个孩子抱着很大的期望。
所以,当孩子四岁以后,吴珍就想着把孩子送去县城读幼儿园。当然,这一提议又让这个小家庭发生了一波小台风。不过最后,大家出于对孩子的着想,也都做出了让步。
在两个孩子在县城读幼儿园的时候。李母可以说是非常想念他们,每逢放假或过星期的时候,她都会提前叫季海去把接孩子回来。
当然,两个孩子也是非常地想念奶奶。每次回到家也都是奶奶长奶奶短的甜甜的叫着,这让李母那是一个心花怒放呀。
这几年,这这个家可以说是过了几年安稳的日子。李海在店里的工作也越来越好。他本来准备打算自己开一家木工店。可是因为师傅师母要去省城给儿子儿媳带孩子。所以他们就打算把店盘给李海。在盘店的时候,李海还差一小笔钱。本来师父师母说可以晚点给。可是李海觉得很不好意思。本来就占了亲戚的便宜。后来还是阿旺把他的积蓄拿出来给李海度过了难关。
对于阿旺的帮助。李海当然是感激不尽的。本来李海是想把阿旺给的钱当做入股,可是阿旺死活都不肯要。还说,如果是入股的话,他就不借了。李海实在没办法。只好按他说的来办。
九月,是开学的季节。
夜里,李母有些伤心,她看着院子空荡荡的。只剩下她一人在这个家里,她突然觉得有些孤寂了。抬头看着夜空上闪烁的星星,她的眼底露出了某种思恋。她知道这种空寂,从现在开始,可能将会伴随至她离开人世间的那一天。
曾经,在这个家里,最不济都有个儿子陪着她。可现在,儿子却因为儿媳和孙子孙女,要在县城落根了。
儿媳因为工作表现良好,要被调回县城去,儿子也因为舍不得老婆孩子,舍不得那个家。就只好在县城再开一家店,其实这挺好的,毕竟夫妻不能长期分居嘛,再说孩子今年也七岁了,是该要爸爸妈妈好好教育的年纪。
当然。他们并没有抛下自己,只是自己不习惯,县城里的那些吵闹和规矩。其实这样也挺好,他们过他们的,自己在乡下一个人也来得自在些,就是有些孤单罢了。
待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