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人间·化肥厂米线

        行走光阴,人们步履匆匆;回望年月,几多追忆过往。

        飞奔的时代,多元的流通,让我们在工作、亲情间徘徊、聚散,如此往复循环。承载或者传递这种情愫的,自然离不开一日三餐了。我们用味道表达,以味觉体验,或简约,或丰盛,在光阴荏苒中品味着聚散离合,悲欢与共。在举杯相约间留存着难以割舍的岁月痕迹,情感所依。

        有人会问,这种念念不忘的味道是什么?

        是网红小吃、高级甜品、饕餮盛宴或者是异域大餐吗?

        也许是,或许又不是。

        当我们的舌尖触碰过多种美食,胃里容纳过各类山珍海味之后,心底念念不忘的,始终是记忆中第一口饭菜的香味,那是家乡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这种感觉,如同乡音未改的烙印一样,无论你走多远,记忆中的味蕾,历经年月,始终挥之不去,那是定格的光阴,凝固的生命,也是永远的念想。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在这种味觉的不断催生下,美食地标也因着日积月累,伴着匆忙的脚步,愈加清晰的乡愁,渐渐呼之欲出,而又如影随形。

        带着一种自信,以及难以掩饰的自豪,媛媛带着朋友出发了。在这个洛水之滨,称之谓洛阳的城市,从古至今,都不乏美味的影子,古都、神都的历史印记,诉说着阔别已久的雄风与辉煌。3000多年前,一段镌刻在铜尊里的文字,印证了美食地标与中国的关系,铭文是一个何姓的王公所有,因此称谓何尊,尊的内壁镌刻“宅兹中国”的篆体铭文,记载着洛阳作为中国的源头和缩影。值得铭记的还有,尊的本身,作为酒器,礼器的器皿,在历经数千年的更迭中,与金银、铜铁、陶瓷、玉器以及新型材质的容器一道,承载了历史,繁衍了生命,延续了文明,融合成“民以食为天”的文化认同,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繁衍生息的不竭动力。

        萦绕在记忆中的历史,地理,文明和藏在心底的乡愁,成为媛媛不可替代的文化自信。拨动方向盘,车轮拐上滨河南路,一直向西,疾驰而去。在她的前方,数十公里外的故城宜阳,媛媛的故乡,一种记忆中的味道,正如约而至地在光阴里升腾,扩散……

        窗外步移景换,心中乡味悠长。当媛媛和朋友们畅聊着家乡飞速巨变的间隙,宜阳锦屏山下,一个小小的,泛着老旧光阴的铺子里,一种飘荡着热气腾腾的,盛满牛肉浓香的食物,正在毫不造作地欢快登场。虽然已到夏至,但追寻美味的各路食客们丝毫顾不得炎炎夏日炙烤,怀着舌尖的召唤,寻味而来,相约在这家名叫“化肥厂米线”的小店里,排起长队,体验大碗牛肉米线的丰硕留香。

      1989年,这片国有企业的厂区内,一个不起眼的小铺伴着主人的迁徙,在丛林商铺中悄然开张,卖起了当地人眼中似乎带着丰盛之感的牛肉米线。由于地处化肥厂,所以起名为“化肥厂米线”。厂区机器轰鸣,厂外人头攒动,在早晨,在中午,在夜晚,仿若一个隔世桃园的化肥厂,一个原生态的众生社会镶嵌在锦屏山下、这一方洛水滋润的空间里。人们在这里工作,生活,还有略带自豪感的工人阶级优越都融汇在下班后,捧起的一碗碗白皙,软嫩,浓香的米线里,吃到冒汗了,再来一瓶冒着雾气的“海碧”牌汽水,一口下去,胃腔里泛起回响,口里自然发出一声满足的饱嗝。带着无穷回味,擦擦汗,抬起头,看一眼头顶锦屏山上的青翠绿植,一转身,融入到上班的洪流里。这种感觉,从厂区工人,到厂区居民,同样,也包括了那时年幼的媛媛,一同踩着时间的发条,此消彼长,缓缓向前。又仿若一种人间绝味,粘在舌尖,留在心间,伴着日月风霜,合着流水时光,与年龄一样,成长,变迁,成为媛媛长在童年的回忆。

        同样的光影也深刻在如今的米线店店主李春玲的记忆里,当年,她也曾是化肥厂的一员,自己也曾是这家当年的化肥厂米线的常客。作为一名普通工人,被时代洪流裹挟着的人生似乎充满了不可预料的艰难抉择。上世纪90年代,在米线店香味弥漫的光景中,化肥厂,这个小小的原生态社区也悄然发生着分裂、聚合。伴随着工厂生产的此起彼伏,断断续续,众多的工人为了生计,前前后后,相继离开了这里。同样,从化肥厂下岗后的李春玲,也开始了新的创业,几经选择后,她从亲戚手里接下这间仍然飘着香味的米线店,出于一种情感,她和家人保守了曾经的密制配方,更保留了“化肥厂米线”这个朴素的店名,从那至今,李春玲一直坚持只卖米线和茶叶蛋,厮守一种味道,倾注质朴匠心,不知不觉,将这种始终不变的风味延续了30多年。后来,这个厂区几经更名,但化肥厂米线一直营业至今,并成为这个国有企业变迁的一个见证者,也成为包括媛媛在内的、许许多多宜阳当地人的美食情结……

        旧时山水多秀丽,今朝锦屏韵犹存。延绵的秦岭,自潼关而出,分散铺开,在宜阳的南麓,耸立起一片长约2公里,南北宽约500米的山峰,高耸峻峭,陡如直立,蔚为壮观,构成了宜阳城的天然屏障,到了唐代,女皇武则天巡游至此,赐名曰:“锦屏”。从此,锦屏山的美名传扬开来。这道天然的屏障,为洛河中游的这片川地营造出独特的暖湿气候,孕生出黄牛、大蒜、柿饼等优质作物,在光合作用的催生下,经过养育、加工,陆续走上大众餐桌,滋养一方水土。

        如同脚下的洛河一样,食物也随着时光进行着演变,衍生,不同的是,河水一往无前,而食物却和谐共生,相互融合。这种感受,对于以面食为主的中原人来说显得尤为深刻,诚如接纳众多全球美食一样,中原人何时开始食用这种用大米做成的面条,似乎都说不清。

        翻开史料,米线,是稻作文化下,饭食、粥食之后深加工的“粉食”一类。就全国而言,宋代江西等地早就有米线的广泛制作,明初以来,“南京填云南”式的大规模移民,致使明代李元阳的《云南通志·全省土风》中就明确记载了滇南等地“食有米缆(米线)”的食俗,这就透露了迁徙与食俗传布的人类学观察视野。随着时代更迭,中国稻作文化的饮食衍进在不同地域推陈出新,百花齐放,融进家国情怀,与风俗,典故一道,随风而至。这其中,就数以过桥米线著称的滇南蒙自地区。相传,清朝时滇南蒙自市城外有一湖心小岛,一个秀才到岛上读书,秀才贤慧勤劳的娘子常常弄了他爱吃的米线送去给他当饭,但等出门到了岛上时,米线已不热了。后来一次偶然送鸡汤的时候,秀才娘子发现鸡汤上覆盖着厚厚的那层鸡油有如锅盖一样,可以让汤保持温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线等吃时再放,还能更加爽口。于是她先把肥鸡、筒子骨等熟好清汤,上覆厚厚鸡油;米线在家烫好,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岛上后用滚油烫熟,之后加入米线,鲜香滑爽。此法一经传开,人们纷纷仿效,因为到岛上要过一座桥,也为纪念这位贤妻,后世就把它叫做“过桥米线”。秉承着稻米文化区域的遥远基因,过桥米线韵味深远。

        不同于那个遥远的优美故事,映照在化肥厂米线店里的斑驳时光似乎更具烟火味道,更接地气。袅袅炊烟里,飘忽着多少人欢快的童年,青涩的少年,稳健的中年,更有目之所及,皆是回忆的老年。这种烟火之味,地无分天南地北,人无分男女老幼,飘荡在唇齿留香的一碗碗米线中。作为点睛之笔,铺在米线上的酱香牛肉最值得回味,这是因为,有着回族基因的李春玲,对于食材尤为上心,秉承信仰,她所选的牛肉是当地回族聚集地生长多年的老黄牛,这种牛肉往往要煮上三四个小时,才能软烂入味。

        在操作实践中,李春玲还摸索出加牛棒骨一起煮肉的秘方,这样,既消除了以往单煮牛肉产生的酸味,又增加了汤的醇厚。现在,煮一锅汤底,至少放5 根牛棒骨,10多斤牛肉,甘甜的洛水遇上厚道的锦屏物产,成就了这一方美味。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人们在以食物为纽带的交流中,碰撞出“共同语言”,诠释出了“美美与共”。这一点,让人至中年的媛媛感受深刻,从家乡的味道到世界的风味,美食的吸引力一直都在她的心中萦绕。几乎每个月,她都要回来一趟,一是寻味,二是情怀。这样做,既是对故土养育之情的感怀并感恩;更是对人生情怀心灵的慰藉与寄托。

        东方欲晓,早晨6点,李春玲又准时来到店里,开始了新的劳作。熬制汤底,浸泡米线,这种纯手工制作的米线,比起超市里的米线口感劲道、软糯细滑,一勺浓汤,一烫就软,宛若琥珀,洁白透亮。碗里,米线铺底,牛肉装点,葱花搭配,再配上密制的辣椒油,红白翠绿,将一道人间风味装点的美轮美奂。

        31年的时光里,用厚道,守成浇烫出的化肥厂米线,已经在这座滨河小城中扎根,发芽,开花,在这个特定的区域内,道地的食材、独特的技艺,兼具了时代变迁、风土民情的特点,成就了一道当地代表性美食,与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物产、深厚的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人文情怀的美食文化标记和标志。这也不能不说,我们这个国家的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特色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在近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这个时代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随着新兴媒体的传播,“化肥厂米线”被留心的食客推送到了抖音平台,在网上红了。人们透过镜头,看到了故乡的脉脉温情,熟悉的食物连带回忆涌上心头;看到了食物丰收时的喜悦、食材烹制时的真诚、食客品尝时的满足……这些丰富的情感,赋于这碗米线以温度、以魅力,给予行色匆匆的人们以共鸣,以留恋。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万千得失,不过一段烛光消逝。

        领略了风味,更领略了人间,这才是岁月的味道,最值得细细品尝的味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7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003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512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825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874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84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12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8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033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309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50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58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89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0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609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40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57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