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新闻周刊文化部主任杨时旸发表了一篇名为《科学家和演员是平等的,社会收入分配自然有市场去调节,有法制去监督》的文章为为易烊千玺站台正名,怼网友质疑四字弟弟为什么免笔试,杨主任用“小镇做题家”公开发文炮轰、嘲讽网友文章令人愤慨。
“小镇做题家”——它指的是出身于十八线小城市或者县城,因为善于做题而取得了不错的高考成绩,从而考入一个不错的大学的学生。潜台词就是,这一类学生往往个人能力并不太出众,交际能力也很普通,眼界缺乏,少有的过人之处就是高中时期做题的能力。
嘲讽小镇做题家的人,源于优越感缺失。很多人嘲讽出身在小乡镇的,埋头苦读的人。在此我想说的是,如果不靠考试,他们一辈子也不会有机会走出祖辈的生活圈,永远在底层。确实相对于条件优越,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来说,他们有很多不足,眼界缺乏,交际能力一般,没有他们条件优越,没有各种机会,所以相对于喊着金钥匙的人来说,觉得生活在小乡镇的青年人古板、土。但是,如果没有考试这条路,没有寒窗苦读,没有凭自己努力考上大学,进入大公司、留学、考上公务员,考上教师,考上事业编等,他们也许过的更差。为什么要嘲讽这些条件不优越的人了?难道是怕比自己条件差的人,最后混的比自己还好,产生不平衡?眼界不高,只是没有机会;交际能力一般是因为资源缺乏,交际能力是需要大量钞票,人脉资源,没有这些接触不到这些圈子。优越者是他们父辈有这些资源,而生活中十八线小县城的默默奋斗的青年人哪有这些资源?
何不食肉糜是对现实的漠视。就像某些专家提倡素质教育,抵制应试教育。在此,我想说如果没有应试教育,寒门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虽然,现在寒门也更难出头了,但是也还有机会。如果封死,那么就像九品中正制一样,世代是啥一辈子都是啥。难道你指望农村孩子用钢琴这些考试来选拔人才?素质教育有条件当然更好,可以全方面培养个人素养。但是,首要问题要搞清楚。首先是进入门槛,考上大学,考上公务员这些。就像一个饭都吃不饱的人,你和他说要学习音乐、礼仪这些高大上的事物。这不就是何不食肉糜?对次,我感受很深。你们嘲讽小镇做题家,我是小镇做题家都不是,我是农村出生的,而且我家里在农村都很差。如果不是凭借考试,我想我现在还在地里种庄稼、挖红薯、栽包谷、打谷子。虽说现在我只是一个普通十八线小小事业编职员,可是比起我的父辈,至少我不用面朝黄土背朝了。比不上你们出生就是喊着金钥匙的人,起码我比父辈上了一个台阶。阶级跨越往往要几辈人,一辈人就跨越的都是些凤毛麟角的人。
小镇做题家不该被嘲讽,被漠视。正是和含着金钥匙的、就算一辈子啥都不干可能过得更好的人相比,只有更加努力才会过的更好。有些人可能会反驳我,就算努力了,也过不上含着金钥匙的人。但是,你想一想你如果不努力、摆烂只会过的更差。虽然努力了不一定过的更好,赶上含着金钥匙的人,但是起码也会比以前过的更好吧?就像家里是农村的,奋斗到县里了;家里是县里的,奋斗到市里了;家里是市里的,奋斗到省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