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的午后,斜阳通过窗户照进卧室照到床上,一个人坐在被窝里看着书,看着林海音先生的《城南旧事》,不禁使人进入文字中。
清新隽永的文笔,泛黄的书页,水墨色的插图,都是那么的有仪式感。通过作者娴熟的文字,一切都变得是那么的有画面感,能让人来到作者的童年,感觉作者的微妙心理变化。文字散发出的气息让人不禁同故事中的人感同心受,感受那个时代、那些人强烈的冲击感。
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悲剧性的结尾,都经历了苦难的人生。这或许是那个时代留下的烙痕,也有人物性格的使然。
秀贞(疯子)的不幸源于社会的氛围、父母和亲人的无知及自己的懦弱与愚昧。未婚先育,不足为外人道,又母女分离,情人不归,人生中的大痛莫过于此。但此女又毫无根据的坚信她的情人不会舍弃她,一定会来找她;女儿未离开她,就在她的生活里,导致自己变成了别人嘴里的傻子。虽然最后找到了自己的女儿,但又一次的分离,结果可能更加痛苦,作者已不敢再下笔。
荒原中的厚嘴唇年轻人,由于作者没有记得他的名字,我们姑且这样叫他,又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生。大好年华,却不得不背负家庭的重担,年幼的弟弟要读书,年迈的母亲哭瞎了双眼,为了生计,自己不得不偷窃。他为自己弟弟的好成绩而兴奋,为自己的行为给小孩倾诉。他的原因是可以谅解的,但行为是不妥的,最后只能以悲剧离场。
宋妈,一个传统的不能再传统的中国妇人,从她身上可以读出当时乃至八九十年代的老人的身影。吃苦耐劳,又斤斤计较,目光短浅,又忠于职守。在主家干所有力气能及的活,都是为了自己的一双儿女,但有一个不争气了丈夫,把宋妈所有的幸福都给毁了,但就是这样宋妈还不是跟他回去,过能预知的生活。我们怒其不幸、哀其不诤。当看到她听说自己的一双儿女都不在了时,还能压抑住自己的情绪去喂主家的小孩时,真的不知说什么了,又能说什么呢?
兰姨娘或许是故事中结局比较好的一个。虽说她出身低微,甚至令人不齿,但她敢于追寻自己的幸福,终于在人生的前半程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最后,爸爸的花儿落了,作者的童年在她十二三岁时凋谢了。天真的年龄要承担成人的职责,怎能不苦痛,所以作者才在幸福的回忆中,让熟悉的人和事都以忧愁结尾。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一去不还。作者因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时的那些景色和人物,于是把它们写了下来,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闭上眼,好像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年轻的妈妈坐在旁边,用针线拉着鞋底,并不时的偷瞧着看书的我。夕阳斜照,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可惜一切都已回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