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供应算是正常,心也就基本安定下来,饭的设计也随之回归正轨。不用年饭的华丽,也无需过于算计食材,荤素搭配,利于下饭,再照顾到妻儿的口味偏好就可以了。要求少了,发挥的空间也就大了,一荤一素,一个蛋类或者豆制品,再结合妻儿喜好适时增补,就成了我为自己确定的新常态餐食设计原则。日常吃饭还需要设计原则,有时候连我自己都觉得可笑,就当是特殊时期活跃家庭氛围、顺带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吧。
在这个平常日子,荤菜就做红烧鸡翅吧,肉类里我自认为最容易做的就是鸡肉,鸡肉里最容易讨喜的就是鸡翅了。素菜做清炒油菜,操作简单,三两分钟就能出锅,鲜嫩翠绿,不吃看着都能提升食欲。炒鸡蛋是最寻常的下饭菜,加入一点儿新鲜的韭黄,提鲜提味,一片嫩黄。其实做这些已经够吃了,也完成了既定目标,但总觉得差一点儿,没有给孩子一个特别惊喜。
翻冰箱找出黄瓜、找出香肠,这两样都是女儿平日最爱吃的,做个凉拌黄瓜或者切一盘香肠,给餐桌添一个凉菜都是很好的,可又觉得不够惊喜,于是自己发明了一个自认为女儿最爱的菜——瓜片炒香肠。黄瓜、香肠切片,香葱炝锅,下瓜片炒至半熟下香肠,翻炒调味,勾芡出锅。粉色、绿色、白色的搭配,很能刺激食欲,作为厨师的我相当满意。
晚餐开始,鸡翅、油菜、韭黄鸡蛋都下得很快,只有我做的女儿特供瓜片炒香肠,无人问津。夹到嘴里细品,黄瓜是黄瓜,香肠是香肠,味道没有融在一起,反而让黄瓜失去了原本的清新脆爽,香肠的本味也在炒制中损失了不少。突然想到中国最著名的网红菜系食堂菜,想来自己一时兴起做的瓜片炒香肠怕是要和食堂名菜月饼炒辣椒归为一类,成为黑暗料理的代表吧。为了避免浪费,也为了让自己印象深刻,我亲自消灭了这道不在辄的宠女菜。
做饭和写文章确实很像:做饭讲究搭配,人们把稳定的搭配叫做在辄,这个在辄蕴含着无数厨师和食客的经验,除个别厨艺高手,多数人怕是都要遵守这个“辄”的。写文章也有颇多规矩,大到文体,小到用词、标点,限制颇多。有些是说不出缘由的,就是约定俗成。师傅教徒弟写文章经常说的是“文章就该这么写”,背后的潜台词是“不这么写就不成文章”。今天做菜我也算是领教了这个“不成文章”了。
《黑暗料理》
黑暗料理
黑暗的是料理
不是食材
打破寻常的搭配
却没有生出
美
终究不是抽象的文字
是要实实在在进嘴的餐食
别小看这个有些恶作剧的新词
细细品味
不仅有怪异的口感
还雕刻了一条界限
关于美和胃
关于幻觉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