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缠论中,中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级别的确定和中枢之间的递归关系,换句话说,没有中枢,级别没法确定,而级别是缠论的基本点之一。其次,缠论中3大买卖点都是围绕中枢进行了,没有中枢,买卖点就无法确立。再次,在走势分解中,分解和多义性分解都是围绕中枢进行的,特别的,走势类型的划分,也是根据中枢而定等等。
换个角度思考,如果能够解决级别问题,解决走势类型的问题,解决买卖点问题,甚至解决了走势分解的问题,一切用中枢解决且定义的问题都能解决,那么中枢是否还是必要构件?
可以再来回顾一下,缠师在课文中的逻辑顺序。在缠论第十七课中,引入缠论第一原理走势终完美,为了研究走势终完美这个复杂问题,引入了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概念。由中枢概念定义了盘整和趋势,并且定义了盘整和趋势的级别,之后用中枢的破坏、死亡和背驰解决了走势终完美的问题(盘整和趋势终将完成)。
而在解决以上问题中,最难处理的就是中枢的生住坏灭。因为所有的走势延伸,都发生在这一过程。特别是在中枢延伸过程中产生的走势多义性分解,更是理论中的一个难点。而中枢破坏和死亡中,产生的中阴阶段,在走势当下处理中,根本绕不过去。
同样的,在利用背驰以及盘整背驰去判断走势买卖点的时候,中枢是连接两段同向走势的构件,a+A+b中,a和b进行力度比较。在这走势中,由于级别的递归定义,规定了a和b中的中枢级别一定是小于A的中枢级别。由于A中枢,在某些情况的走势复杂性,使得在比较力度的过程中,a和b的走势选定,一些人可能找不对。
由以上内容可以知道:中枢在缠论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此,我要大胆发问:中枢,一定要存在吗,可不可以用别的替代?前提是这个替代品,既能够起到中枢的作用,同时,又能够将走势分析的难度大幅度降低。
学了我这套分析思路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走势形成级别的核心就是对原走势的反抗,反抗力度越大,走势级别越大,反抗力度越小,走势级别越小。而在具体量化过程中,就是走势对原走势的反抗对某级别MACD0轴的回抽力度,而不用去管他的回抽方式以及回抽级别。这句话很关键,比如a+A+b 走势中,ab是两个通向趋势走势,那么连接ab的A,在缠论中,必然是一个大级别中枢,但在我这套走势分析中,完全可以是大级别中枢,也完全可以是小于ab走势级别的反向一笔走势,而这笔走势力度较大,使得MACD黄白线回抽到0轴附近了。
如图所示,按照我的方法分解就是a+A+b,中间的A是反向一笔走势,但这笔走势将a把MACD远离0轴的黄白线给拉回到0轴附近了,之后b又一波上涨将走势拉上去,那么ab就可以以A这笔反向走势为连接来比较力度。但是,按照缠论的分解,需要组合出一个中枢A`,使得A` 的级别大于a`和b`,然后a`和b`来比较力度。
实际效果其实是一样的,特别的,第一种分解方式保持了a和b上涨的完整性,保持了完整性同时又能够保持上涨力度的准确性,最终对于买卖点的判断没有任何区别。
我们可以将一段走势中,将MACD黄白线拉回到0轴附近的反向走势称之为走势结构,这个走势结构,可以是一笔,也可以是3笔震荡。同样的,一段走势只有一个走势结构,称之为盘整走势类型,两个以上走势结构,叫做趋势走势类型。
走势结构在延伸的过程中,伴随着转级别的发生,能够完美解决中枢的延伸,从而消除走势多义性。而第三类买点问题,完全可以用看成是b走势段在延续过程中产生的中继买点。因此,我们用反抗力度定级别解决了走势级别递归的问题,同样的,用走势结构解决了围绕缠论中枢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中枢到底是什么?在我眼中,其实中枢已经不存在了。
关注公众号(君莫笑缠论)回复666,可获得君莫笑技术文章集
在缠论中,中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级别的确定和中枢之间的递归关系,换句话说,没有中枢,级别没法确定,而级别是缠论的基本点之一。其次,缠论中3大买卖点都是围绕中枢进行了,没有中枢,买卖点就无法确立。再次,在走势分解中,分解和多义性分解都是围绕中枢进行的,特别的,走势类型的划分,也是根据中枢而定等等。
换个角度思考,如果能够解决级别问题,解决走势类型的问题,解决买卖点问题,甚至解决了走势分解的问题,一切用中枢解决且定义的问题都能解决,那么中枢是否还是必要构件?
可以再来回顾一下,缠师在课文中的逻辑顺序。在缠论第十七课中,引入缠论第一原理走势终完美,为了研究走势终完美这个复杂问题,引入了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概念。由中枢概念定义了盘整和趋势,并且定义了盘整和趋势的级别,之后用中枢的破坏、死亡和背驰解决了走势终完美的问题(盘整和趋势终将完成)。
而在解决以上问题中,最难处理的就是中枢的生住坏灭。因为所有的走势延伸,都发生在这一过程。特别是在中枢延伸过程中产生的走势多义性分解,更是理论中的一个难点。而中枢破坏和死亡中,产生的中阴阶段,在走势当下处理中,根本绕不过去。
同样的,在利用背驰以及盘整背驰去判断走势买卖点的时候,中枢是连接两段同向走势的构件,a+A+b中,a和b进行力度比较。在这走势中,由于级别的递归定义,规定了a和b中的中枢级别一定是小于A的中枢级别。由于A中枢,在某些情况的走势复杂性,使得在比较力度的过程中,a和b的走势选定,一些人可能找不对。
由以上内容可以知道:中枢在缠论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此,我要大胆发问:中枢,一定要存在吗,可不可以用别的替代?前提是这个替代品,既能够起到中枢的作用,同时,又能够将走势分析的难度大幅度降低。
学了我这套分析思路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走势形成级别的核心就是对原走势的反抗,反抗力度越大,走势级别越大,反抗力度越小,走势级别越小。而在具体量化过程中,就是走势对原走势的反抗对某级别MACD0轴的回抽力度,而不用去管他的回抽方式以及回抽级别。这句话很关键,比如a+A+b 走势中,ab是两个通向趋势走势,那么连接ab的A,在缠论中,必然是一个大级别中枢,但在我这套走势分析中,完全可以是大级别中枢,也完全可以是小于ab走势级别的反向一笔走势,而这笔走势力度较大,使得MACD黄白线回抽到0轴附近了。
如图所示,按照我的方法分解就是a+A+b,中间的A是反向一笔走势,但这笔走势将a把MACD远离0轴的黄白线给拉回到0轴附近了,之后b又一波上涨将走势拉上去,那么ab就可以以A这笔反向走势为连接来比较力度。但是,按照缠论的分解,需要组合出一个中枢A`,使得A` 的级别大于a`和b`,然后a`和b`来比较力度。
实际效果其实是一样的,特别的,第一种分解方式保持了a和b上涨的完整性,保持了完整性同时又能够保持上涨力度的准确性,最终对于买卖点的判断没有任何区别。
我们可以将一段走势中,将MACD黄白线拉回到0轴附近的反向走势称之为走势结构,这个走势结构,可以是一笔,也可以是3笔震荡。同样的,一段走势只有一个走势结构,称之为盘整走势类型,两个以上走势结构,叫做趋势走势类型。
走势结构在延伸的过程中,伴随着转级别的发生,能够完美解决中枢的延伸,从而消除走势多义性。而第三类买点问题,完全可以用看成是b走势段在延续过程中产生的中继买点。因此,我们用反抗力度定级别解决了走势级别递归的问题,同样的,用走势结构解决了围绕缠论中枢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中枢到底是什么?在我眼中,其实中枢已经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