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九川录【2】
【原文】
九川问:“近年因厌泛滥之学,每要静坐,求屏息念虑,非唯不能,愈觉扰扰。如何?”
先生曰:“念如何可息?只是要正。”
曰:“当自有无念时否?”
先生曰:“实无无念时。”
曰:“如此,却如何言静?”
曰:“静未尝不动,动未尝不静。戒谨恐惧即是念,何分动静?”
曰:“周子何以言‘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①”
曰:“无欲故静②,是‘静亦定,动亦定’的‘定’字,主其本体也。戒惧之念,是活泼泼地,此是天机不息处,所谓‘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一息便是死,非本体之念即是私念。”
[注释]
①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语出周敦颐《太极图说》:“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主静”说是周敦颐强调道德修炼,从而达到“纯粹至善”之最高境界的基本功夫。
②无欲故静:语出《老子》:“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③“维天之命”二句:意为是那上天天命所归,多么庄严啊,没有止息。语出《诗经·周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这是周人赞叹文王德行纯正的著名诗歌。
[译文]
九川问:“近年来因为厌烦各家学说泛滥成灾,常常想独自静坐,以求摒弃思虑意念,非但做不到,却越发感觉纷扰不已,这是什么原因?”
先生说:“思虑意念怎么能摒弃呢?只能让它归于纯正。”
九川问:“念头是否有不存在的时候?”
先生说:“的确没有无念之时。”
九川问:“既然这样怎么能说‘静’呢?”
先生说:“静不等于不动,动也不等同于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怎么能区分动静?”
九川说:“周敦颐为什么又要说‘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呢?”
先生说:“没有欲念自然会静,周敦颐说的‘定’也就是程颢所说的‘静亦定,动亦静’中的‘定’,‘主’就是指本体。戒慎恐惧的念头是活泼的,正体现了天机的流动不息。也就是《诗经》中所说的‘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一旦有所停息也就是死亡,不是本体的念头那就是私心杂念。”
[解读]
这一番对话,最关键的是“无欲故静”这四个字。这个“静”,不是“静亦定”的静,不是与动相对立的静,而是“动亦定,静亦定”的“定”字。“主其本体也”,也就是说静是本体。本体之念,大公无私。真正的静是无私欲的。
王阳明这一段讲解,把静坐修养的道理讲透了。我们修养静坐,好多人说静不下来,就是因为老去追求“什么都不想”,越追求什么都不想,想得越多,越着急我怎么还在想,越静不下来。一般老师会说:“你不要管它,有什么念头,任它来去。”这还是没有说到点子上。王阳明说,心不是要死寂的静,而是要平静的定;念头不是要停息,是要正。正是什么呢?没有私念就是定。比如你着急怎么还静不下来,这就是违背了“勿忘勿助”,“必有事焉而不预期其效”的教诲,存了私心了。
所谓静不下来,不是心不静,是心不正。心理学有“正念治疗法”,或许就是这个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