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营的老师昨晚10点又郑重发出消息:只能带电话手表或老人机,否则,看到使用智能手机,就没收。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私信,表示我会让孩子带智能机,理由有三:一是相信孩子的自律,他会管好手机;二是没有老人机什么的;三是他自己回来,需要手机打车之类用途。
以上是实话,但私心是:小子说有空上网选个鞋;上网定个外卖;附近书店搜搜……
这是之前我外出培训,小子陪读常见生活方式。他负责晚上时间的找吃、找玩、设计路线。显然,我的思维停留在这种游学方式上。
老娘竟然为他争取手机时间?
老师回复说:来去路上可以,但到了那儿,交由他保管,他需要公平对待每个人。而且带智能机网开一面,需要保密。
这样的结果,多戈听了,2秒沉思后,欣然接受:也好,心无杂念。
昨晚睡前提醒我:设好早起的闹铃!
我说:你的手机呢?
他说:已经关机。
他已经进入手机封闭式管理的状态。
早餐的时间,他要我的手机查个资料,我又问:你的手机呢?
他说:关机中。
是的,他的手机先进入冬令营的状态了。难怪刚才觉的少了点什么,本来早餐都是在他选的背景音乐里享用的。
出发前,姑姑给他发了一个红包,希望他打开手机收一下,他想都没想:手机关机,不用!
我说:就几秒的开机时间。
他说:不用就是不开机。
这就是他的自律。
有家长说:你真省力,孩子这么懂事,手机都能自己控制。
有个家长昨天还在和我探讨孩子手机管理的问题:会不会玩游戏?要不要装个隐形监控?
我说:自律,就是他自己“律”,我们管他,那就是“他律”。不给他机会自己“律”一“律”,他怎知如何“律”?
我说:其实,我也不知道他有没有玩游戏?晚上几点关机?会不会停不下来?
不过,那是他自己的事情,管理手机的经验,他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经验也好,失败经验也好,给他机会去尝试,调整。
自从初中他有了智能机之后,我没有限制过:一天玩多少时间?手机放大人这里保管?
没有,都是他自己来管理!暑假750万字的小说看完,你就知道他在手机里花了多少时间。如果要愁,看着他沉迷的样子,你还不愁死!
喂饱了,就知道终极是什么样儿!
满足后,他收获了边界。
妈妈说:怕输不起!毕竟高中时间就三年,万一玩上隐了,真是输不起!
这也是实话,有家长在郑重其事提醒过我:他孩子就是被手机害的,高考前夜里2点还在网上!也许,管理好手机,可能会上更好的学校。
终究,这也是这个孩子的人生。
没有哪个人的人生会和别人一样。
我们无法操控孩子走上我们认为正确的路,每一个试错,都是当事人的体验和成长;每一个试对,都是当事人的经验和获得。
放开他,让他有机会“自律”,越早越好!
因为自律,不是秒律,不是一瞬间的事儿,需要学习的过程,允许他试错。
我是丁若木,相信叙事的力量。
坚持叙说364天,坚持跑步36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