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网络上问过一个读过《云上》这本书的朋友这本书感人不感人,对方回答我说她看完这本书泪眼婆娑,我当时就说,那我不看这书了,我受不了。因为我泪点很高,很怕自己哭不出来,但我更惧怕的是我要承认自己是个不孝的孩子这一残酷的现实。
《云上:与母亲的99件小事》是作者不良生在母亲2015年逝世之后着手写的一本回忆母亲的书,通过六章的内容简述了作者与母亲29年的母子情。分别通过春、夏、秋、冬四个章节描写了作者在母亲不在的这一年里如何度日,也在这四章中分别回忆了母亲在世时作者与母亲共同度过的一个又一个的一年四季。但在母亲过世之后,作者自己读过的每一个季节都好像格外的长。
这本书的确是一个非常感人的书,很多地方让人不禁泪目。有一段是讲作者在母亲逝去之后加入了一个QQ群,这个群的成员都是失去母亲的孩子,群里的成员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互相打气。这个群里有位成员在群里说了一句话直戳我的泪点:“日子越久我们就离母亲越近”,是对母亲怎样的思念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让人心酸,也让人惧怕,失去母亲说多么可怕的事情。作者在书中说“有家可归,是这世上最美的四字风景”,而家是什么,家是有母亲在的地方。
作者和自己的母亲俩人互相扶持过了29年,就在作者事业稳定,家中一切安好的时候,作者的母亲终究没能战胜病魔,离开人世。作者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母亲依靠自己裁缝的技术和吃苦耐劳把作者养大,在经济条件不是太好的情况下母子二人苦中作乐,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以前总觉得抛弃妻子这种事情无非多出现在影视作品中,但现在想来不过是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可能发生的场景。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有人幸福,有人不幸,幸福和不幸就像太阳一样,每天都会出现。
我最近经常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叫“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我想作者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女子吧。我总在想作者的母亲应该是一个标准南方女子的模样,却又独自担负起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责任。作者的母亲一生经历过富足和贫困,经历过选择和背叛,无论在谁看来都是辛苦多于幸福的一生,让人心疼且又敬佩,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谁的母亲又容易呢?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套在这里就可以说是,善良的妈妈都是极尽相似的,熊孩子的问题却是千姿百态的。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大概都是自己的母亲勇战熊孩子的战斗史吧!
我们总觉得父母虽然年纪渐长,却与死亡很远,我们总觉得来日方长。读此书时我能想起小时候妈妈自己冬天骑着自行车拿着粮票去买粮的情景,也能想起妈妈下班接我时领我去吃冰糕的景象,小时候的美好也是历历在目。我能想到工作的第一个月给妈妈买礼物,也能想到母亲节领妈妈去吃饭,妈妈在金项链上配了一个难看的配饰,我会找个机会出门给她买个金坠。但我也会和母亲争吵,有时出口伤人,回家七天,和母亲每天一起吃的好像只有早餐。看完这本书我在想,我和母亲几十年的生活中到底会给母亲留下什么样的记忆,是让无尽的担心和伤心吗,还是喜忧参半,我愿我能给我的妈妈多一些好的回忆。
我常听有孩子的人说:第一个孩子照书养,第二个孩子照猪养。我们都有可能为人父母,当我们初当父母时可能慌乱到手足无措,但还有很多育儿书籍可以选择,所以无论孩子是照书养还是照猪养还有书籍可参考。但我们为人子女却与为人父母不同:为人父母尚有选择的权力和余地,但做子女却是人生中仅有的一次且无法选择的身份。我们的父母要在摸索中将我们慢慢带大,我们也要摸索着陪他们慢慢变老。
但生离死别就是一场不能循序渐进的告别,父母离世后我们也会不会觉得自己是个弃婴,也许父母离开多久都会让我们感到无所适从。我想我母亲最让人羡慕的就是我外婆的长寿吧,我外婆离世有五年的时间了,那一年我母亲已经六十六了,我从来没觉得早婚早育是这么好的一件事。《滚蛋吧!肿瘤君》一书让我了解到了失独族,但是在想要尽孝的时候却又失去父母的人又是什么呢?
马薇薇在《奇葩说》中说过一句话:孝顺是由无数个后悔构成的。我们可能会因为这本书而泪目,也会因为其它的亲情类的读物和节目而感动。但不管我们在为他人的亲情留多少眼泪,你的父母都未必感受到你的爱和孝顺。也许我们的孝顺终究还是会有无数个后悔构成,但我希望我们的后悔是没有陪哥们喝那顿失恋酒、没有参加那次老板请的加班餐、没有去女(男)朋友家的那次家庭聚餐,而不是没有时间陪爸妈……
我们为了孩子和爱人可以去培养爱好,为什么不能为父母培养一个爱好呢?父母为什么屡次谢绝我们对他们各种外出的邀约,你有没有想过父母是为了我们省钱呢?聪明如你,不会想不到个中缘由。惟愿每个子女都不要经历子欲养而亲不在之苦,每个人的父母都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