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参加了007的读书分享会,我第一次在微信群里用语音形式做演讲,结果分享效果不错,受到了大部分听众的赞赏,因为我用到了文字+语音的分享方式,即先放出文字结论,再发语音。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也是我读完《金字塔原理》、《结构思考力》后又一次有意识地运用这个方法,即:每一段话必有结论,每一个结论必有原因,凡事有因且有果,这样的表达才会有逻辑。且与人传递信息时,通常结论先行都是更有效的方式。
这也是我平时工作时上级经常提的要求,即每次与他人沟通,必须先抛结论,至于支撑这个结论的理由,视沟通时间的长短而决定往下展开多少层次的推导论据。
这个就是有名的金字塔结构。最顶层是整个内容的主题,往下是支撑上层的结论,再往下是支撑上层结论的理由,再往下是支持上层理由的事实,直到往下再无法分解出理由及事实为止。
截图自《结构思考力》一书
当然通常情况下我们想把一个事情梳理出金字塔结构,是无法一次性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整理出来的。通常是边收集事实和资料,边定主题和结论这样一个双向过程。这样就会要求我们对每一个内容,都问一个“为什么”,即在金字塔结构中往下走,找出支持它的理由;再问一个“所以呢”,即在金字塔结构中往上走,总结它的结论。
截图自《结构思考力》一书
上图所示是通常我们表达一个观点时的顺序,数字代表表达顺序。这也是我们小学时写作文就学过的原则:总——分——总。
当然,结论先行也不是所有沟通的情况都适用。比如当你试图要说服对方很难接受的一个结论的时候,先铺垫大家都无异议的事实,再层层递进推导出事实更好。另外,和亲人朋友间的情感交流,娱乐消遣的时光也无需强调逻辑性强的沟通方式,而以互相表达感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