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就买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冯友兰先生著,涂又光先生翻译的这个版本的《中国哲学简史》,当时硬是没看得下去,中国人用英文写的,又是中国人自己翻译的,但语言晦涩,表达方式也是标准的翻译体,虽然著者译者都是哲学家,但这书真不是给普通人读的,书在家里的书柜里又放了很多年。偶然的机会,得到了岳麓书社出版的,由赵复三先生翻译的这个版本的《中国哲学简史》,读起来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语言很通顺,也符合我们中国人的表达方式,读了一章还想读下一章。我想,原因可能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翻译者对中外文的熟练掌握有差距。涂是哲学家,但不是语言专家,直译痕迹求于明显,赵是语言文学学者,又是文化史学者,对中英文的熟练掌握功力更胜一筹;二是出版社出版思路不一样。在书的出版上,成本花费是不一样的。书要方便读者阅读,并感觉舒服些,排版就必须符合美学要求,就要增加成本。在这方面,岳麓书社确实要大气些。买书的过程中,建议与相亲一样,看看是否有眼缘,看起来不舒服的,果断放弃,宁可多花点钱买看起来让自己舒服、赏心悦目些的,那么阅读过程就不觉得累了,对内容的理解也会深入些。
睡觉前看看书,让忙碌的身心静下来,可能睡得好些,没有其他目的。有所思,记了下来,如有打扰,说声抱歉。(2022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