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做一对风月客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是沈复所写浮生六记中其一,闺房记乐中所写。

在中国古代中,无论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在诗中所写的,更多的都是心中的报国情怀和思乡愁绪,写自己妻子故事的,少之又少。著名的,也仅仅只有苏轼的《与妻书》和沈复的这一篇《闺房记乐》。

通读完《闺房记乐》,我的脑中浮现出来的,有这样的一幅画面:夜色的深处,隐约传来浆声,一只乌蓬船荡过了弯弯的石桥,在狭窄的河道中穿行;水乡灯火的倒影投在河中,被水波漾的格外生动;两岸的阁楼上飘来婉转的唱腔,伴着丝竹声一丝一缕的缠绕在镂空雕花的窗棂边,而这万家灯火,有一盏是属于沈复和陈芸的。

沈复与陈芸的爱情故事,是令人感动与嘘唏的。沈复在《闺房记乐》中说:“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饭菜,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在这漫长的时光中,陈芸还是和沈复将清平单调的生活,过出了清雅温柔的意味。但是,这半生的锦绣时光,却在沈复的一句:“芸竟以之死”里收束。从此,沈复只身天涯,风露满肩。

想起旧年的六七月,陈芸曾身着男装和沈复观看神诞花照,她与他游遍庙中,竟然没有人识出她是女子;沈复与陈芸一路行来,是熙熙攘攘的喧哗和盛世繁华;花开在头顶身侧,两人的眼中映出头顶的精致宫灯,光温柔的倾泻下来,映出两双误以为可以和彼此相携白首的眉眼。但那之后,竟是沈复自己一人漂泊世间,坎坷跌宕的悲惨人生。

嘉庆八年,在杨柳刚刚抽出新芽的三月,陈芸旧疾复发,药石无力,陨在了料峭的春寒里。那之后先是父亲撒手人寰,后又是儿子逢森夭折,沈三白在这世间,彻底的变成了孤身一人。不正是印衬三白那句:“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断。”的声嘶力竭的哭诉吗?

沈三白与芸娘,该是怎样的情深伉俪,才能叫苍天嫉妒如此,让三白的人生坎坷至此。俗言道:狠将风月亲手折煞,铺以满面风霜。在陈芸走了以后,三白整个人生就失去了色彩,从此身如枯槁,身在异乡。

沈复与芸娘的故事,是纯粹的,干净的,会在雨后透着亮光的珍宝。三白和芸娘,是世间少有的风月客,不为名利,不为金钱,追求的是彼此眼里自己的模样。他们二人如金庸笔下浪迹天涯的侠客,虽然守着自己的三亩菜园,却像是浪迹天涯一般不为世俗所困,随心所欲的过着自己的田园生活。不似杜甫般的悲天悯人,他们之间,只有对方,只有自己这一方天地。

虽然最后,芸娘撒手人寰,沈三白从此风露满肩,但是他们相携一起走过的时光,却是明清时期,最为清淡优雅的一抹淡色的光。让那动荡不安的明清时期,霎时间充满了令人回味无穷的韵味,像是冬日清晨里刚温出来的清酒,虽不浓烈,却已足矣。

浮生六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沈复,生活在清代乾隆和嘉庆年间。他于1763年生于苏州一个传统的文人家庭,父亲在江浙地区官宦之家做幕僚,家境小康。...
    万溪阅读 2,482评论 0 5
  • 我们现在能读到《浮生六记》,固然应该感谢从苏州冷摊上得到作者手稿的杨传引,但也应感谢王的妹夫王韬。这位清末的改良主...
    许青栀阅读 1,179评论 2 6
  • 中国古代,出现过许多不一样的女性。 有《诗经》里“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的美女庄姜;有“ 母之爱...
    道饭阅读 770评论 0 1
  • 《浮生六记》是京东2017年最畅销的图书之一,在张公子的笔下,《浮生六记》得以以新的方式进入大众的视野,张公子的译...
    妮妮的云养喵阅读 1,069评论 0 0
  • 追《上海女图》 已经成瘾,每次更新必看,看到不少网友的弹幕,不少内容很有意思。忘记追哪一集的时候,看见弹幕显示,海...
    话七话八阅读 42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