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重读《骆驼祥子》:经济受挫,底层百姓如何谋生

​我们在上一次关于《骆驼祥子》的阅读沙龙中讨论了出租车司机与黄包车夫的关系。

今天来看第三个问题:

纵观全书,底层人的艰辛大致体现在哪些方面?今天疫情使整个社会的经济严重受挫,当下的底层百姓正经历着哪些艰辛和无奈?

林秋实同学:

从整个行业来看,拉车以及其他大多数的苦力活利润非常的低,而且风险很高,还有身体条件的限制,这在客观上就导致在拉车的行业工作的车夫们的生活无疑会很艰难,这展示出资本主义罪恶血腥的一面。

而gov.以及upper class缺乏人道主义地置之不理,甚至是乐于看到这样的现象。这很不幸地类似于Nazi的人种理论,拉车和其他做苦力的人们受最卑贱的待遇,每天为了生计劳苦奔波,没有时间学习或深入了解事物,自然接受不了“银行”这样新奇的概念,他们每天费劲了双腿跑来跑去,跑得越来越累,思想苦的越来越麻木,也就更好剥削了。

这样渐渐下去,无疑将这些苦命的人完完全全变成了牲畜,而上层社会的人们骄傲的看着自己的牲畜们的肥膘,一刀一刀割下它们的肉来吃。

吴一卓同学:

首先,拉黄包车是一门出卖健康来换去生活物资的行业。这种行业的通病便是新陈极快,若是失去了唯一仰仗的体力,便会被迅速淘汰,正如“你不会永远18岁,但总会有人18岁”,努力如老马不过最后也是一个悲惨的结局。

想要从这种行业脱出来,必须把握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但这样的必然是少数甚至没有。资本主义对拉车人的剥削是无极限的,毫无人道的,这就是为什么曹先生把祥子作平等的人便会感恩戴德。

其次,这种行业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从拉车开始,生活的重压会使人麻木,麻木的人无法跟上新的时代发展,如同祥子对张妈和银行的不理解,只能继续拉车,受到了资本家的剥削,最后陷入深渊,犹如一个行尸走肉一般的麻木不仁。直到最后一滴血也被榨干,成为街道上的又一个可怜人。

从悲剧之中,我们能看到两层意义。首先是老舍对人们的呐喊,对人们的呼吁,让人们看到底层劳动者的惨状,来进行对社会的变革,是黑暗中的愤怒与无奈。

第二,我们也应该看到祥子的悲剧,意识到社会背景的混乱便会带来何种的结局,告诉了我们极端的功利主义带给绝大多数人们的迫害。带给了对未来的反思。

刘超屹妈妈:

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首先我觉得我们应该考虑一下怎么对“底层人”做定位,谁是“底层人”?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有必要搞清楚的。通读全书之后,我在书中找到了一句原文,清晰地阐释了“底层人”的定义,书中第十二章提到:他要卖最大的力气,得最低的报酬。要立在人间的最低处,等着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打击。这个比较详细地阐释了谁是“底层人”。

那么书中对“底层人”地列举,除了祥子以外,还有几个角色是能够代表“底层人”的,一个是小马儿的祖父——是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却连自己的小孙子也救不了的车夫。他似乎就是将来的祥子,他曾经也是要强的,身子也是那么棒,也是那么好心,又怎样呢?最后连自己的小孙子也保不住,眼睁睁看着小孙子死在了自己的怀里,自己最后也悲惨的死在街头。

第二个是小福子——一个善良的、可悲的人物,先是被父亲卖给了一个军官,军官被调走后她又回到了娘家,母亲已被父亲打死,父亲又酗酒成性,家里没有经济来源,看着两个弟弟挨饿被迫走上了卖身的道路。最后被父亲卖到了窑子里,自己上吊了。

第三个代表是二强子——虽然二强子的行为是另人气愤的,但是生活的压迫使他喘不过气,只有喝酒,每当他清醒时又觉得对不住女儿和两个儿子,可是没本事的他只有靠拉车维持生活,而他又没有祥子的要强,身体也不够硬朗了,这使他更加自暴自弃,干脆沦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败类。

第三个方面,我想说一下他们的艰辛体现在哪些方面,我自己思考下来一共是六个方面:

1、这些“底层人”,他们是社会价值链上,最末端的角色,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付出的多,收获的少;

2、他们不占有资源,只能靠辛苦劳动换取少量报酬,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立刻就面临生存问题;

3、他们通常是为了基本的生存底线而努力,活着是他们的唯一目的;

4、他们还保持着基本的良善和朴实,但在旧的剥削社会里,这些好的品质就变成了他们的弱点;

5、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困境采取了逆来顺受,但由于缺乏阶级的觉醒,所以连最卑微的生活也很难维持;

6、他们想通过自己的汗水和付出改变自己的生活,甚至突破阶层的壁垒,像祥子这样的大多数的普通百姓如果不能同流合污,基本上也是徒劳无功。

第四点,我想谈谈我的体会,目前这个疫情也是使经济受挫,当下的底层百姓正经历着怎样的艰辛和无奈,我感觉这次疫情给很多底层百姓造成的困扰就是,他们的谋生渠道中断了,他们没有渠道去挣钱了。

举个例子,有几个角色是比较典型的,也是符合老舍先生对“底层人”的定义的。比如说餐厅的服务员、工地的农民工、出租车司机等等,这些人的共同特点也是,只有工作才有钱,干一天就有一天的钱,不干活就没有钱,在疫情期间,全社会停摆,餐厅关门了,那么餐厅的服务员立即就下岗了;工地停工,农民工也下岗了;人员不能流动,大家都不乘车了,出租车司机也没生意了,这些人立即就停止了工作,也就瞬间没有了收入来源,如果长期这样下去,肯定会出现生活的困难。

前段时间,底层百姓中也流传着一句话,我想分享给大家,新冠病毒一旦得上,有可能会令人死亡,可是现在没钱吃饭,就会立刻死亡。我觉得这句话非常鲜活、深刻地体现了在疫情状态下,底层百姓生活的艰辛、无奈和焦虑。

第五点,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从祥子的时代,和我们现在疫情爆发的时代,虽然都是艰辛,但是不同的时代是不同的命运。我也想跟大家分享,如何去理解祥子的时代和现在这个时代底层人的艰辛:一是祥子的时代是民国时期的旧社会体制,他主要展示的是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的贫苦市民,生活在痛苦深渊中的景象,同时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也表达了老舍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在统治阶级的种种剥削和压迫下,底层百姓可以说是在生存线上生活,有一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

但是在现在疫情爆发的时代,我们现在中国的政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体制,政府在处理疫情的时候,也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除了在疫情的处理上非常果断,在恢复经济上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说扩大内需,投放消费券。那么同样的疫情下,美国政府和中国政府在处理方式上的不同,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将老百姓的健康高于一切的做法。

还有,比如祥子、小福子、虎妞、小马儿这些角色,如果说真的在我们今天的时代,他们的结局肯定要比现在的结局要好很多。

以上这些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最后,我还是想分享一些我通读全书的一些想法,我觉得读完之后,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命运还是最终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们无论处于什么阶层,在不同的环境中,只要能够思维开阔、用于思辨,善于抓住机会,命运就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我觉得还有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祥子最大的可悲就在于他的思维局限性,和他从小生活环境,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他思想的局限造成了他的悲剧,如果他能稍微开拓一下思维,他还是有机会的。但他就是没有抓住机会,比如他在处理曹先生的危机的时候,在处理和虎妞的婚姻的时候,包括在处理小福子事情的时候,如果他不是受思维意识的局限性,对他来说不应该是危机,而应该是转机,所以这个也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

另外我觉得,通过这次疫情,真的是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样受影响的底层人是很多的,但是有部分人就抓住了机会,勇于迎接挑战,化危为机,比如说很多餐厅的服务员通过一些手段,比如说线上开拓了新的就业机会和商机,但是有的人就因为这次疫情就破产了,从此一蹶不振,可能对终生都有影响,所以我们通过这本书,得到的启发是,既然我们有好的教育基础,就应该保持好的思维,在整个人生中保持思辨,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王涵旸爸爸:

我先说一点题外话,就是如何去看一本小说,古人都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看书,尤其是看小说,不光是要看热闹,更重要的还是要思考,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我思考的方法:凡是看小说的时候,能够做到两个代入:

一是把自己代入故事的情节,自己置身当时的时代、社会背景以及故事情节中,那么我会怎么选择,会走向何方,会不会和主人公有所不同;另一个代入是把小说里的人物、情节代入当今的时代背景中,这样的故事还会不会有这样的结局,会不会有所改变。

一部优秀的小说,实际上并不仅仅是要讲个故事,更是要通过故事来揭示当时或是人文、或是时代背景、或是时代的面貌,通过这两种代入得比较,我们就可以比较清晰地认识到时代和社会古今的异同,然后从故事中得到自己独特的体验。这是我的一个思维方式。

回到这个问题本身,首先底层人的艰辛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我想引用史铁生写过的一句话,总是没有梦想照进现实,常有的却是妄想照进现实中,现实击碎了梦想。

纵观全书,从始至终无一不是现实击穿梦想的例证,让本来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一步步从失望走向绝望,最后走向堕落,我们大家也可以通过代入的方式想一想,如果我们处于当时那个年代和社会中,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吗?

我经过反复的思考和论证,其实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去对待,但是这种悲剧最后都是历史的必然。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老舍先生写这部作品真正想表达的东西,不是对人生的慨叹,也不是对命运的控诉,而是对社会、对时代的控诉。

刚才听一位家长说有海外版本有一个比较阳光的结局,这点我有不太一样的看法,我觉得目前这个版本悲剧的结局才是真正作者想表达的东西,还原了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

下面我说一下当前的这个疫情。疫情确实影响到了整个社会,不光是所谓的底层百姓有很多无奈,其实社会上很多人,包括私营业主、企业高管、搞金融的、政府官员等等,他们都是各有各的难处。

但是我们可以再来另一个代入,与以前的社会时代背景有什么不同。我觉得最大的改变还是有希望,通过不同的奋斗,哪怕受疫情影响,像我们都经历过非典,现在又经历这次疫情,我们通过奋斗都是可以有机会实现梦想的,即便没有奋斗,我们安贫乐道,也是可以做到衣食无忧的,只要我们像最开始的祥子一样,阳光要强、积极向上,那么就会有很大的希望,在这个社会背景下就不会变成后来自甘堕落、沦为悲剧的祥子。在当今这个时代,挫折从来都不是问题,放弃才是最大的问题。

张琭瑶妈妈:

这个问题说底层人的艰辛大致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说一下,最低层、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住宿问题,他们整天都提心吊胆的解决不了;

从第二个层次安全层次来说,他们没有钱,不敢生病,不敢休息,也因为没有钱不能去看病;从社交的角度来讲,他们不敢成家,也没有自己的时间,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挣钱了;

第四个层次,尊重方面,他们也会想我做的这些事情会不会被其他车夫看不起,车夫之间还要分三六九等,虽然他们互相有一个期待,但是又很难做到,随着整个过程的推演,是不由他们个人的意志所改变的。

祥子这点比较悲哀的是,他们根本就不能有梦想,不能有自我实现的过程,最开始他们就像哪吒一样想着“我命由我不由天”,最后却始终难逃命运的悲剧,这是这个群体人物命运的悲剧。

所以这几层需求他们都得不到满足,那么他们是否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人怎么区别于动物的,我觉得这个对他们整体的一个打击,或者说清醒的认识,从一开始就是个悲剧。

那么今天的疫情使社会经济等都严重受挫,刚才的家长都讲到了一些,我就不赘述生活周边的情况了。我的感触上跟各位家长不太一样的是,疫情期间,学生们都开始上网课了,我们在大城市,有这样的资源,那一些边远山区的,或者说北京郊区的孩子,还有那些经济条件一般的,那些不是北京户口,在北京就读的孩子,他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有一些不能上网的,还有一些和现代生活脱节了的,包括物资比较紧缺的时候,他们的口罩都是从哪里买的?他们怎么解决生活的基本需求的?我想到的是这些问题。刚才有家长从原文出发解读了什么是底层人,我想的就比较简单,我觉得连基本的生活条件都满足不了的,那些是底层人。

早几年有位高考状元启发了我,那种寒门难出贵子,阶层固化的问题,就我个人来说,虽然提不上阶层的跃迁,但是生活条件、见识等各方面,和以前那是不能一概而论了,是高考、是学习改变了我的命运,就像前面家长说的,是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来实现的。

但是在当今这个时代下,我们的孩子不发这个愁了,尤其是疫情期间的那些社会问题,我们的孩子们没有那种切肤之痛,我觉得除了大家不能出门,不能见面,生活的改变不大。

所以我们作为少儿班的学生,我们到学校来,对自己本身要有一个精英的认识,我们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要更多的关心人性、关心这个社会,我们才能在今后各行各业中做出更好的表现,最好的贡献就是改变社会,让更多的人生活的更好。我觉得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翁老师

家长们说得太好了!不但帮孩子们更深入地开掘了作品的人物性格、命运和主题,还给孩子们指出了今天读《骆驼祥子》的现实意义,那就是我们要励志,要像祥子一样,虽经历了攒钱、买车、追逐梦想的三起三落,但却矢志不渝,无论怎样,都为梦想而执著前行。

现在新高考强化了对语文的要求,尤其是对名著阅读的要求提高了许多。咱们的学制比较短,孩子们年龄小,而且他们本身对语文就不像对数学、物理那么擅长,这对我而言、对所有教他们的语文老师来讲也是一个挫折。

但面对困难,我们的想法不是放弃,而是想尽一切办法解决。比如今天用“亲子共读”的方式把孩子们带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去解读文学作品、解读生命、解读人性,让孩子们迅速成长起来,好应对高考比较拔高的要求。这就是我尝试应对挫折的方式。也希望孩子们遇到挫折的时候能以这样勇敢、顽强的心态去面对。


如果您也希望加入亲子共读名著we-chat群(适合小学高年级以上学生及学生家长),请留言或私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