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陶行知就在强调“教学合一”,而21世纪的我们有时候只关注“教”,而忘记了“学”。
战国时期的孟子就强调要“自得”,18世纪的教育家强调“自动”,21世纪的教育家强调的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自主”吧。
美国研究者“深度学习”的概念中心词就是“自主学习者”,培养会自己学习的自主学习者。
读陶行知1919年4月14日的文章《试验教育的实施》,发现陶行知注重以下几点:试验的心理学,设立试验的学校,注意应用统计法,注重试验的教学法。
有几句话觉得比较有意思:
1.教育的原则,不是定于一人的私见,也不是定于一事的偶然。
想来现在各地都有的“实验”学校,最初建造的原因也是因为陶行知先生的“试验”。
这里提到了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就是指预备、提示、联想、总括、应用五段。这是赫尔巴特学派关于课堂教学阶段的理论。曾盛行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盛行于欧美,对中国旧时中小学教育产生一定影响。
1919年4月21日,陶行知发表《第一流的教育家》。
他说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认为第一流的教育家应该是:
一、敢探未发明的新理。
二、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
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
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
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
1919年7月22日《新教育》
一新教育的需要。
有很多是针对二十世纪来讲的,但是21世纪的我读来,觉得其中不乏现在使用的道理。
他说教育要“适合于现在的世界”“合于现在所需要的”。
二新教育的释义
陶行知提到了“新”的意义:自新,常新,全新。
教育是什么?杜威说,教育是继续经验的改造。
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的经验。
三新教育的目的
就是要养成“自主”“自立”和“自动”的共和国民。
四新教育的方法
1符合目的 2依据经验 3共同生活 4积极设施 5注重启发 6鼓励自治 7全部发育 8唤起兴味 9责成效率
各种知识又可以从书上求的,不妨从书上去得来;有不可以从书上求的,那应该从别处去得他了。
陶行知在效率一事上的看法,深得我心:
凡做一事,要用最简便、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
陶行知还对“学生”二字做了解释:
“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生”字的意义,是生活或是生存。
学生所学的是人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