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把数据整理完毕发送给文员后,就关机回家了,还有一部分工作没有做完,但感觉到累,就算了吧,拖延一下,周一完成也不耽误事情。
领个饭票,拿着饭票在面馆兑换了一碗牛肉面吃了,就往家赶。回家的路程有一个多小时呢。
往常回家内心是愉悦的,从来没有觉得路程之长,是因为已经形成了在地铁上看书的习惯。
但,今天没有看书,而是不自觉的拿起耳机听起了音乐,只是因为内心压抑,因为下午工作时自己发了很大的火,把同事吓得到点就飞快的下班回家了。
我为什么会发火呢?我可以不发火的,完全没有必要,又没啥工作难度,仅仅只是耗时间而已。
我忍不住发火是因为自己内心一定感觉的到了危险的气息,而且无能为力去改变,不过是弱者的一个表现。
强者永远去改变环境,而不是抱怨环境,更不会发火,这就是我的目前逻辑框架。
我骂他们,一天到晚就折腾这些劳什子,一个月没过,让我们填了四份表格了,全部是统计自己的工作量和过去的时间的,请问不停折腾这些有啥意义?填一份表格还不行吗?每个月都要反复折腾,真有本事,想想今年怎么多接到订单,怎么多开发新产品,怎么样让同事们都有项目忙,而不是折腾所谓的这些工时,大家都有活干,还会不出工时吗?
我就请问,你们让填的这些工时表,哪些内容考虑了钻研新技能?可是新任务下来,必须要用到的新技能时,那就拿出来了,这些技能是自己长出来的吗?是吃个米,脑子就有的吗?还不是大量的工作时间和个人时间堆积出来后才把新技能打通了,你们有考虑这些吗?身为研发企业,不考虑技能的迭代和升级,一天到晚把时间内耗在这里,以后会怎么样?技术迭代发展那么快,自己没有研发迭代能力,那结局就只有一个“死”。
当然我也看不起自己,对,我也越来越看不起自己,让我填这些劳什子,把时间耗在这些意义不大的事情上面,却没有能力改变,还抱怨,还发火,还要配合完成,还知道自己不配合不行,真的看不起自己了。以后我要注意,没有能力改变之前,以后少抱怨,这事我不会再干。
可是内心还是被气到了,被气到还是内心隐隐觉得对现在的环境失望了,觉得无法转变好了,只能被动接受,因为力量太小,无法改变。
这不仅是大环境我无法改变,我个人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年底前,拿到发的绩效,发现比往常少了三分一之一,我立马找了同事问情况,我以为因为效益不好,整个绩效都少了,可是不是这么回事,说是改变了算法,所以我们的少了。
我真的是搞不明白这改革的逻辑和框架意义,因为啥把我们的算法调整少了?工作量不停的增,效益却越来越少,这能改变什么?这能驱动什么?发现哪里不合理吗?但,同事说跟我的下属商量好的,他同意。我当时就说了,这不是调整千而八百的,这是一整个月的生活费被调整没了,大家都有一大家口子要吃饭,不是因为啥重大过错而降低,而是以后持续这样,那不得不考虑以后怎么生活了。
同事说会反馈上去,后来给我回复的倒是挺快,说会调整回去,但这事和反复折腾工时统计一样,成了我心里的两座大山了。
反复把时间内耗在统计上,其实就是不信任的表现,是把人一直定义在不行、不自觉、不主动、逃避上,而人的潜能是靠激发的,内耗只会越来越差。这是思路的问题,思路决定方向,方向决定终局。
政策变动的太随意,想干啥就干啥,不为员工生存考虑,也不顾及也看不到变动后的影响,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想一出是一出,只会更内耗。而实际也还是找人商量了的,可是结果呢?要不别人附和,要不就是也看不到影响,而前者更可怕。
对,危机就是这样,但强者从不抱怨环境,也不会内耗自己,而是觉察到危险,尽早应对。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得能接受。
如同我内耗十几年而无法改变的婚姻,即使再惧怕也不得不接受,也不得不结束,条件是我已经克服了惧怕,准备好了条件。
对任何一件事情的处理都是这样,多建立自己的支撑点,积极应对,合理布局,接受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