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共有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的,高的层次包含了较低的层次。
基础阅读
(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
第一阶段:阅读的准备阶段——相当于学前教育或幼稚园的学习经验。
第二阶段:认字(初级的读写能力)——相当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
第三阶段:字汇的增长及对课文的运用——可以称作是“四年级读写能力”或是”功能性读写能力“。
第四阶段:精练与增进前面所学的技巧。
检视阅读
(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阅读,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教给你的一切)
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帮助阅读者分析在这个阶段一定要回答的问题,也就是准备要了解本书的架构
略读的习惯应该用不着花太多的时间。下面是要如何去做的一些建议: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要很快地看过去。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可以在脑海中给这本书归个类。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大多数论说类的书籍都会有索引。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如果你发现列举出来的哪一条词汇很重要,至少看一下引用到这个词目的某几页内文。
4)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5)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很多会有),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很少有作者能拒绝这样的诱惑,而不在结尾几页将自己认为既新又重要的观点重新整理一遍。
(现在你已经很有系统地略读过一本书了。你已经完成了第一种形态的检视阅读。现在,在花了几分种,最多不过一小时的时间里,你对这本书已经了解很多了。尤其,你应该了解这本书是否包含你还想继续挖掘下去的内容,是否值得你再继续投下时间与注意?你也应该比以前更清楚,在脑海中这本书该归类为哪一个种类,以便将来有需要时好作参考。)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
帮助阅读者在分析阅读中进入第二阶段。是阅读者想要了解全书内容的第一个必要步骤。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为一些没法立即了解的东西而停顿。就算对这本书的理解只有50%或更少也比完全不了解要好,且这将对你以后的再次阅读有帮助。
分析阅读
(全盘地阅读。在无限的时间里咀嚼消化一本书,一直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规则:
1)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6)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还没解决的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如果作者的主旨没有理论基础,就可以看作是作者个人的观点。)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这15个规则适用于大多数的论说性作品,并不适用于阅读小说或诗集。且并只有少部分的书才需要用到分析阅读 ,大多数书并不值得运用上所有这些规则。)
主题阅读
(系统化的阅读,围绕一个主题寻找与其相关的各种资料来分析阅读)
一、观察研究范围: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1)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的书目索引。
2)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二、主题阅读: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1)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2)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这些词汇,所有的作者,或至少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3)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大多数的作者都要能解读为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
4)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你要记住,各个作者之间或之中,不见得一定存在着某个议题。有时候,你需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主要关心范围的事情,把他的观点解读,才能建构出这种议题。
5)分析这些讨论。这得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
注意:理想上,要一直保持对话式的疏离与客观。要做到这一点,每当你要解读某个作家对一个议题的观点时,必须从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话来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