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本年度10月2日再次创造纪录,首播《西部世界》,330万人次在线观看,打破2013年《真探》的纪录。《西部世界》再次延续着HBO一贯的内容出格定位:性、暴力,挑动着观众的神经。
《西部世界》的slogan是 “Live Without Limits”,主角是一群高仿真机器人,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游客的各种欲望:比如不受限地纵欲、比如不受限地施暴。
为了区别低俗的吸人眼球,作为神剧,也有着艺术一般的高度——各种文化经典穿插引用。比如说,莎士比亚大名鼎鼎的《李尔王》、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格特鲁德·斯泰因的诗歌、达·芬奇的名画《维特鲁威人》、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斯漫游奇境》以及《圣经》。几乎每两句台词就有其戏剧的出处。看这部剧好比攻读西方戏剧史,相当过瘾。
《西部世界》作为新晋IP,本身其实是一个强势IP的延续,此IP是Michael Crichton自编自导的七十年代惊悚片。讲述的是,强大反角机器人在一次奴隶反抗中屠杀客人的故事。
现在《西部世界》的编剧(夫妻档Nolan和Joy),根据时代需要,将此内容做了改变。
编剧甚至升华了西部世界的“机器接待员”的层次——
相信自己是一个个的牛仔与印第安人,娼妓与处女,比起剥削她们的游客和维护她们的技术人员更有层次。她们就是奴隶但是不知道自己是奴隶。每一天,接待员们都被强暴、射杀以及虐待,然后到了晚上,她们回到床上,忘记所有的事情,醒来后又开始重新经历这一切。
除了剧情设定,该剧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结合了最前沿的科技:AI+3D打印+全息投影等等...给观众带来无限遐想的空间。
光看这设定,已经够挑动神经了吧。
一看剧情内容,就知道此神剧一个季至少一个亿的投入。
为什么HBO这么醉心打造神剧?
神剧——成就HBO神话一般的核心品牌标签
小米雷军有句话说得特别好: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不了战略上的懒惰。
但反过来,战略上非常勤奋,战术上更勤奋呢?
HBO的定位,就是一个从战略上注定打造故事都必须非常勤奋的基因。
这个大IP的高层的眼界从一开始就不一般。那就是:
不播广告,只追求订阅人数。
放弃了广告的收入,也意味着放开了手脚,更看重那些观看的人中欣赏这部作品的人的比率。广告,那是公共台才追求的事情,公共台依赖于广告生存,HBO无需过分关注收视率、迎合观众口味;相反,只需做好自己的节目、不断吸引新订户,不必向广告商和收视率低头。
引入一个关键词——“总体订户满意度(TTS)”(Total Subscriber Satisfaction)——并不在于多少人看了,而在于观看的人当中有多少人满意。因此,HBO管理层最感兴趣的是对自身平台受众的精准定位,确保了HBO的内容路线——而高质量的剧集让HBO的市场占有率非常可观——仅一家就占有了付费台市场的90%。立足于TTS的HBO确立的以受众为本的市场策略,也被认为是其能长久生产爆款的底层驱动力。
这个定位当然非常牛,牛到什么程度呢——
HBO出了HBO NOW APP,下载量牛到不行了。
HBO说:我不仅玩电视,我还玩互联网视频。
今年5月,HBO利用热播剧《权力的游戏》和《硅谷》,吸引用户订阅独立流媒体服务应用HBO NOW。HBO NOW 于2015年4月推出,用户能够以极低的包月费观看自己喜欢的所有节目。这一举措主要面向“掐线族”——即不再交纳有线电视费,转而观看互联网视频的人——该群体渴望获得优质内容,却不愿支付有线电视费。利用热播节目来提高HBO NOW 的热度。
此外,在制作新一季《权力的游戏》和《硅谷》期间,HBO NOW 打出30天免费试用的广告,为首播预热。凭借广告和免费试用的吸引力,HBO NOW 一度占据iOS 娱乐类应用排行榜榜首。
这一切,都基于HBO发布的视频内容对于粉丝的黏性。
神剧就是粉丝黏性的最大来源。
我们用神剧的历史数据说话:
1999年播出的《黑道家族》是HBO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神剧。
《黑道家族》共6季,在播出期间成功拿到了21座艾美奖(美国电视最高奖),111项艾美奖提名。
2001年,HBO投入1.25亿美元制作《兄弟连》,除了金球奖和艾美奖等荣誉,到现在也依然是IMDb里所有电视剧评分第1名。
去年,HBO年收入增长了5%,达到32亿美元。神剧《权力的游戏》成为世界范围内被盗版次数最多的剧集。时代华纳的总裁杰夫·比克斯:“这比任何一座艾美奖都管用。”(奖拿得太多已经不care了)。
《权力的游戏》即使剧终,后续的衍生品开发、旅游业开发甚至是新系列开发,都能为AT&T 时代华纳产生可观的利润。
所以,HBO需要神剧吗?当然。
如果没有“神剧”,HBO就失去了它最核心的品牌标签,不能成为观众眼中的神话一般的形象。
神剧的制作过程,当然也是“神一般”的存在——贵得出神。
2001年,HBO投入1.25亿美元制作电视电影《兄弟连》,成本几乎是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两倍,主创让剧集的画面达到了电影的标准,观众如同身临其境,重历那段充满硝烟的战争历史。
HBO史上最贵的历史剧《罗马》,单季投资高达一亿美元。剧组按照2:3的比例重建了真哥哥古罗马斗兽场和亚历山大灯塔,3000件戏服都严格按照两千多年前的工艺制成,真实再现了古罗马的生活图景。
2011年,史诗奇幻剧《权力的游戏》,平均每集的制作费用达到600美元,到了第六季,这个数字达到了惊人的1000万,被称作最“烧钱”的剧集。
要想神,必须贵!解密HBO神剧的生产过程!
神剧,一定是慢热剧!
对于一个要成为文化现象的作品来说,大部分时候世界观和剧情必须复杂到一定程度,才能支撑起多季剧情,比如《权力的游戏》。又或者是角色有着复杂的内心和过往,构建一个生活图景,比如《绝命毒师》。这些作品有时候可能半季才刚铺垫完,但是这时候观众没有耐心了,广告商不愿意给钱了,那么只好忍痛砍掉。
HBO这样的剧集,开播初期不可能所有观众都会喜欢,广告商也不一定愿意赞助。相对于公共电视台而言,HBO愿意给更多试错机会。HBO很少有半季就砍的剧集,同时也愿意投资更多的资金给先导集来培养新剧,这对慢热的剧来说是很有利的。
一直要支撑到有人愿意追着剧看,能不贵吗?
编剧很贵:均是强大IP,粉丝经济剧燃!
在这家电视台里,编剧们因为可以玩,所以选择制作的剧集都带有反传统、反经验、反套路的特点。这是需要承担风险的,因为作为大众娱乐,过于离经叛道,反而可能招惹观众的反感。比如,《衰姐们》和《硅谷》一系列讽刺程度很高的剧集就是跟你一起在背后说别人坏话,也一起丧的同盟。但这丝毫不能减弱粉丝对于HBO的追捧,都是因为编剧们全是大神——
《纽约客》将黑道家族的人物塑造和狄更斯等大师的经典小说相提并论,而当《黑道家族》在2007年终结时,也被誉为“过去25年来美国流行文化最伟大的作品”。
被《娱乐周刊》评选为“史上最佳美剧”的《火线》,则客观地展现了美国都市底层人群的生活状况。主创大卫·西蒙原本是《巴尔的摩太阳报》的一名记者,负责报道犯罪新闻,曾经同巴尔的摩警局凶杀组一起执勤,这些一手的材料让这部警匪剧中的人物与情节都带有浓厚的纪实风格,矛头直指美国司法系统的阴暗与腐败。
《欲望都市》的制作人约翰·迈尔菲后来去了Netflix参与制作《纸牌屋》,《黑道家族》的执行制作人马修·维纳后来在AMC制作了《广告狂人》,将HBO的价值观也带到了其他平台。
基于HBO定位,只争取粉丝的策略让HBO成为天才编剧们的乐园。
众所周知,编剧对美剧来说,可谓掌握“生杀大权”,而导演常常扮演着“打酱油”的角色,他们只需保证剧集风格前后一致即可——比如《权力的游戏》导演达17个之多。而美剧编剧团队一般由6-8人组成,多的超过20人。他们对剧本创作保留了最大决定权。
编剧就是制片人,最初的想法是他们提供的,整个故事是他们创造的,每季的剧本是他们撰写的,他们决定故事的结构和情节的发展方向,他们还参与演员挑选,总之他们直接决定着收视率的高低。
所以,HBO这家有着44年历史的美国付费有线电视网,到目前为止已经制作并播出了100多部剧集,20多部迷你剧,极少失手,几乎每次都正中G点,倾倒众生。
“这不是电视,这是HBO”电影艺术在电视剧中的实现确实很贵!
HBO从不和电影走得太远。
一句几乎被山寨烂了的口号代表着对创作的尊重、对品质的追求、对观众的责任,却只有HBO当之无愧。
电影是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而电视很少能成为艺术品。
电视注定是肤浅的、商业化的、即时性的,因为这样才能让观众得到最迅速的释放。但是日常在公共台能见到的东西不足以留住有更高诉求的观众。对于观众而言,能看到在别的地方看不到的、或者刚好就对口味的内容,是让他们掏钱的重要理由。
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要求一部电视剧的制作,全面制作成本上升,这本来就很贵。
HBO能满足亚文化、小团体的需求。电影工作者能满足HBO剧集深度化、分众化的需求。他们对于故事思考得更深入,对小众文化也接触得更多。《火线》《黑道家族》等电视片的关键角色,从表面上看各不相同,但是他们也有相似之处,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他们都无法改变自己的本性,也无法改变他们所生活的世界。这些系列剧并不是依靠线性情节取得成功的,而是凭借环环相扣的情节,让观众可以在各种媒介形式之间建立联系,通过联想形成反差。开头、中间与结尾几乎失去了所有意义。每当建立新的联系,以及一个虚假的故事情节被曝光或者被重新构建时,人们都能领会到电视剧想要表现的要旨。简言之,这类电视剧无时无刻不在引导人们从中发现规律。
现在,最受欢迎的电影不再是单一性的艺术作品,而是能形成更大特许经营权的一个个节点,电影公司往往在第一部电影上映之前就会告诉观众还会投拍摄续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受欢迎的热门电影自然会借鉴连环漫画的一些特点。与小说不同,在这种媒介中,故事情节会不断向前推进,让观众无法预知最终结局。
HBO就是这样一个牛哄哄的各路强势IP大聚合。
在付费订阅电视频道显然不符合中国观众习惯的情况下,2014年底,HBO和腾讯视频开展了独家合作,成为HBO正式跨入中国网络市场的一大步。无疑这能让用户获得更健康、更高质量的内容,也更愿意为内容付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平衡内容生产者、平台和用户之间的长期利益关系。
在这个呼风唤雨的年代,内容变现是大趋势。在国外,内容收费模式已经比较成熟了。《纽约时报》网站规定读者每月可以免费阅读十篇文章,此后就必须付费阅读。《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则设立了付费、免费和注册用户内容混合的方式。还有一些视频网站,已经在尝试无广告的付费模式。知识变现,已来到中国,并大趋所向。
“所知即所得”,欢迎订阅“知产加”今日头条号,了解最新、最深度的知识产权变现途径!
知产加(微信号:zhichanjia2015,网站www.zhichanjia.com)帮助了解如何在内容变现途径上,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产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