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天真的认为,只有每年的八月十五月儿才会由亏变圆。后来爸爸妈妈告诉我,每个月的阴历十五,月亮都会由缺月变为圆月。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觉得非常不可思议,根本不相信。因为,一直盼望的一件很难得的事情一下子变得平常无奇,瞬间觉得好泄气。
中秋节一直是和月饼关联在一起的。除了月饼,记忆中似乎没有其他信息和“中秋”有关。说到低,我们家仿佛是一个不太热衷过传统节日的家庭。除了过年的时候隆重一些:穿新衣,拜新年,吃饺子。由于老家的风俗习惯,我也几乎未得到过什么压岁钱。每次小伙伴们炫耀自己得到了多少压岁钱,我总是一言不发,但心里酸涩。其余的节日,像是端午、中秋、元宵,所有能让我记住的就只有食物: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
虽说我们家的节日过起来简单,但姥姥却跟我们不一样。她总是对各种传统节日充满热情,并将这种热情注入到食物中。所以,每当妈妈提来好吃又结实的蜜枣、红枣粽子,五仁脆皮月饼,用瘦肉、淀粉、肉汤做成的长条肉丸,我就知道,节日要来了。
手工五仁月饼的原料由自己提供:面、油、糖、盐、瓜子仁、花生、黑芝麻、核桃仁、葡萄干、果脯。甜度自己要求,剩下的就靠店家发挥。制作好的月饼由印有嫦娥、玉兔和圆月的正方形纸包起来,放不了几日纸就会被油浸透。月饼皮薄馅足,吃起来酥脆香甜,很有嚼劲儿。从小我就爱吃这种手工月饼。
18岁的9月,第一次离开家乡河北,来到广东上大学。很快便迎来了第一个在异乡的中秋节。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广东人那样在意传统节日。后来朋友告诉我,在广东,很多传统节日都要回到家中,拜祖祭神,吃有特色的食物,一大家子其乐融融地聚在一起。
宿舍里四个女孩子三个是广东人,到了中秋节前夕,广州女孩要回广州,深圳的女孩要回深圳,珠海的女孩要回珠海,唯独石家庄的女孩不能回石家庄。珠海的女生嘉怕我一个人孤独寂寞,便把我带回家,说晚上我们一起吃月饼赏月。
大一的我带着懵懂被她领回家,她的姐姐正在制作寿司,丰富的作料,小小的竹席,轻快敏捷的把紫菜、米饭、青瓜(广东人把黄瓜称为“青瓜”)、肉松等食材小心细致的层层铺开,卷起来,再用刀切成粗片,一个个诱人的圆形寿司便成型了。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寿司这种食物。从此之后,我也喜欢上了寿司。
夜幕渐渐拉开,我随着舍友嘉一家到饭店吃团圆饭。海鱼、螃蟹、乳鸽……慢慢地,我那颗想念家乡的心被食物填充满。
回到家中,嘉说:“YX(我的名字),我们去赏月吧!就在我家附近的野狸岛上。”嘉妈妈收拾了大大小小好多保鲜盒,里面盛着葡萄、切成小块的橙子、包好的苦柚、蛋黄莲蓉月饼、寿司等等。
到了岛上,才发现人满为患,好不热闹。好容易找到一个合适的地点。嘉爸爸妈妈负责看食物,嘉带我去放孔明灯。我和嘉还有嘉的姐姐用笔在孔明灯上认真地写上各自愿望,点上火,一盏橘色的孔明灯脱开手,腾空飘舞,直上云霄,渐渐和天上的星辰融为一体。
大家围坐在草地上吃月饼赏月,海上的月亮显得特别亮,特别大,也特别圆。海岛上华灯点点,孔明灯一盏一盏闪耀在空中。不记得我们说了什么,也不记得赏月是怎样结束的。只记得当时心中反复默念的那句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从来都没有那样想家。
晚上回到嘉的家里,我被安排到一间屋子,默默的很晚也没能睡着。我想念爸爸妈妈,想念家里的手工月饼。我发信息跟他们说,今天被同学邀去家里,吃了好多好吃的,还去赏月了。爸妈回复说,开心点儿,我们都想着你呢。后来我才昏昏沉沉的睡着了。
第二天,嘉妈妈给我很多月饼叫我带回学校吃。后来到了大二,嘉去了美国念书,我们再也没有见过。毕业后我离开珠海,回家工作。每当到了中秋总是会想起那年岛上赏月的情景,那是我度过的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中秋节。孔明灯上写的愿望早已忘却,可嘉对我的情谊一直记得。
这两天妈妈提回来两小包手工五仁脆皮月饼,拿到后我狼吞虎咽,很快半块下肚。我笑着问,姥姥又去做了月饼?妈妈说,是啊,小馋猫。
我知道,中秋节又要来了。(完)
ps(本文已于2014年刊登于某公开网站)
这是2014年的旧文,已经记不得是在怎样的一种情景下写出。现在读起来,当年的一些场景依旧历历在目。
不去异乡,永远不会知道,“思乡”为何物。
四年后,“异乡”又成了第二故乡。现在,多思多想的,又都是“异乡”了。回到北方,总是会去寻广东的美味,叉烧、肠粉、流沙包……味道,总是最直接,最可感,最动人心。
现在,我已经喜欢肉粽子超过蜜枣粽子,皮蛋瘦肉粥也是桌上常客,点餐也总会要汤。
我知道,“广东味道”会一直跟随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