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中国的历史,从古至今都伴随着中医的发展;
曾经的中医不但为这片华夏土地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也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自古就有“大灾之后,必有疫病横行”,若没有中医的存在,不知亡者几何?
中国的中医,不单单只是为了治病,而是一种文化的融合;
包含了阴阳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论。
古时候要想学医,必须从小学起,从学徒做起,从搬药,切药开始,到辨药材,制药,起码也要几年时间;
在熟悉药材的过程中,师傅看你资质、品行,火候到了才传授你《内经》、《伤寒》、《金匮》、《难经》、《神农本草经》等;
另外还要实践相结合,想要坐堂先要看,没有几年的功夫,你连坐堂的资格都没有。
今天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流传至今的医学著作: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传承至今两千多年,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伤寒论》,东汉末年神医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 。
该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先启时的作用,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具体他说,他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为后世医家奉为经典。
《金匮要略》也是东汉末年神医张仲景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三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此书为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难经》是中国经典的中医理论着作,“难”含有“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经”乃指《内经》,“难经”即“问难《内经》”。
此书的作者把自己认为的《内经》中的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发,并且对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解。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分别对人体的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进行了论述。
《难经》全书内容简明扼要,辨析精微,在中医学典籍中常与《内经》相提并论,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古典医籍之一。有多种刊本和注释本。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撰者不详,“神农”为托名,《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着,是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着作。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证结果,有说成书于秦汉时期,也有说成书于战国时期,但原书早佚,所能看到的本书是后世辑录的结果。
中医著作何其多哉!后世子孙不孝,没有继承祖先的高明医术,却开始肆意诋毁中医的存在,这简直算得上数典忘祖了。
虽说现在西医比比皆是,然而传承了千年的中医也不能任由这样没落,重现中医的辉煌,不仅仅是因为这几千年的历史,更有中医培元固本的功效是西医无论如何也比不了的,中医传承的经络、推拿、穴位针灸,是西方医学至今称奇的存在。
让这个急躁的世界平静下来,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中想要认真的学习中医需要付出百倍与前人的努力才行,为那些义无反顾的,为了振兴中医的学子们打call,愿中医再次站在世界之巅,为世人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