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草,在赤霞宫神瑛侍者的浇灌之下,绛珠草吸收天地精华有了灵气。神瑛侍者下凡时,为回报地的灌溉之恩,绛珠仙子也决定下凡,并决定用一生的眼泪来献给他。这绛珠草便是林黛玉,而神瑛侍者便是贾宝玉。
母亲死后,林黛玉告别父亲,来了荣国府。在第三回中,作者从贾宝玉的角度来描写林黛玉的外貌:“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生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若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用简练的文笔,将一个多愁善感、弱不禁风、聪明美丽的林黛玉形象生动传神地表达出来。同时宝、黛二人初见时便互相感觉“眼熟”,这更表明了宝、黛二人在上一世便有很深的牵连。
林黛玉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那就是自我毁灭性。她在悲伤时总会想到自己的死亡。在葬花的时候,她吟道:“试看春残花自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是对自己青春的埋葬,也是对自己后事的预知。在看见美好的事物时,她总会想到事物的毁灭,进而想到自己的死亡。她在任何时候都比所有人看得更远,更深,看出本质,这也体现在她所作的诗词中。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是真挚的,他们结为知己,能明白对方的心事,这也比较像现代的爱情,也是曹雪芹所追求的自由爱情。但是这样的爱情在封建礼教中是得不到认可的,他们的爱情也是在封建家长的阻碍下演变成悲剧。最终,林黛玉含恨而逝,贾宝玉也从此失去了知音,后来与宝玉结婚的薛宝钗也落了个寂寞终生的下场。林黛玉是孤芳自赏的,是常人无法理解的,贾宝玉也正是欣赏林黛玉的这种性格,两个人才能相爱。
黛玉的眼泪还为了自己的青春。作为书中流泪最多的人,她会为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伤流泪。她关心大自然的种种生命,尤其是花,因为在她心中,花象征着她的青春,花朵凋谢就意味着青春的结束。这便是我们所看到的多愁善感的林妹妹。
数百年来,林黛玉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她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多愁善感、才华横溢、体弱多病的女子形象,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