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跟我一样吧,喜欢读书,家里书架上也堆满了各种类型的书,但是时间有限,而且读书速度慢,有时一本书可能需要好几个月才能读完,书读完了,合上书再去回忆,几乎不记得书里的内容了…
印南敦史的这本《快速阅读法》 完美的解决了我的这个“老大难”的问题,怎么没有早点遇到它呢!
从“复制100%”到“邂逅1%”
从上学起,我们受到的教育都是告诉我们,读书学习要认真,书本上的知识要一字一句的阅读理解,甚至记忆背诵;以至于我离开学校多年,每当读书的时候习惯性的就想要一字一句的读,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速度奇慢,而且几乎记不住任何内容,有时甚至无法读完一本书,处处作为重点就意味着没有重点!
其实读书完全可以不用这样,每本书中的精华内容也就占比20%左右,即使我们把一本书一字一句的从头读到尾也不可能把全部内容都记住,所以我们可以只选择打动我们的那些内容来读,让读书成为一种乐趣!
“对于阅读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不仅仅在书籍内容之中,通过“阅读”这一行为本身,就能找到乐趣。”
“翻开书,就觉得很快乐。”——先让自己拥有这样的感觉,告别缓慢阅读,就容易多了。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职业评书人,每年要读700本书而且还要写书评,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要给自己定立阅读基准目标:一周6本,一个月25本,一年300本,进入一种“多读生活”的状态。余下的一天可以作为“非阅读日”也可以自由阅读,这一天把下一周的阅读书目计划好 ,为下一周的“今日事,今日毕”做好准备。
正式阅读开始,首先读前言和目录部分,充分获取本书的框架主题信息。在读到这本书之前,读书基本都不看前言和目录部分,上来就是读正文。其实目录是非常重要的,从目录里可以基本了解本书的精华内容,获取关键词,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根据小标题选择性阅读。
书中介绍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共有4个步骤。
步骤一: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
步骤二:仅读开头和结尾的5行。
步骤三:确定了关键词之后再阅读。
步骤四:使用多种阅读节奏阅读。
这4个步骤,大家不必从阅读之初就全部付诸实施。可以先从某一个步骤开始实施。
最打动我的部分就是书中作者采用的“呼吸式”阅读的四个步骤。
为什么叫“呼吸式”阅读呢? 我们读书就像时刻不停的呼吸一样,有输入,也要有输出,才能把书的精华收为己用。读书就是输入,输出就是要写出来,把自己的想法感受记录下来,这才是吸收读书精华的完整过程。
1. “一行采集”,把书中让自己心动的句子记录下来,语言尽量简洁明了。
2.“一行精华”,一边读书,一边整理出属于你的摘抄集录,掩卷之后,再次浏览,并从中挑选出“最精华的一行”,仅此一行。可以说,阅读一本书的所有价值,皆凝于这一行。
3.“一行评论”,用30~40个字来撰写自己对一行精华的评论,仅凭“一行感想”,唤醒“一册记忆”。
4. 自我评定读书足迹,为了再次确认我们积累的阅读成果,建议大家以12本书为单位,定期回顾自己记录下来的摘抄与感想。
“养成阅读习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让自己遗忘阅读时体会到的感动。定期盘点、回顾自己喜爱的书籍,也应成为好的阅读习惯中的一个环节。”
“啊!这本书好棒啊!”——在我们不断回味这些感动的过程之中,自己的阅读经历,也就成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这也是一份珍贵的体验。”
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边读边用书中的方法,收到了很神奇的效果,一个小时读完了全书,而且做了许多精华内容的摘录,真是美好的读书体验!
怎么样?心动了吗?快来试试吧,从今天开始快速阅读不再是梦想!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内容为事实、主张类的学习和实用类的书籍,小说和散文等故事和情节类另当别论。
故事性、情节性较强的书籍,可以在一周内设定的自由日阅读,也可以与其他6本书并行阅读,以丰富我们的阅读生活。
开始阅读吧,带着年轻好奇的心境,无论年龄阅历如何,我们一生都能遇见令自己感动的书籍。
读一本书,只为与你的那一句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