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戏菌喜欢电影,更多是喜欢看过之后的那份对生活的思考。
而家戏菌对好电影的定义是,只要它能让我沉静下来,有所思考,有所触动,那它就是一部好电影。
而《无问东西》无疑就是一部绝好的电影。因为它,我思索良多,简直可以说是醍醐灌顶。
大概也只有这四个字才比较接近:它给我的惊喜太多,对我的意义非凡。
这部电影打一开头黑幕白字的简单问句,就在叩问我们内心的真实:
“如果提前了解你所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这也是电影中人物张震饰演的张果果对自己的内心拷问:
“在刚诞生四胞胎的贫穷家庭前,面对他们接二连三的求助,是否可以因同事一句[从此赖上自己]而断然拒绝?”
“在勾心斗角的两个上司中间,是否要为了讨好其中一方,从而成为任其摆布的棋子?”
多么熟悉,其实张果果就是现在大多数的我们,在面对职场,世俗和选择等类似的各种问题时,同样在犹豫:
“是安于一扇门内的稳定安逸,还是用无数的钥匙去扣开无数的门?”
“不善于社交是要独自享受孤独,还是要为了周遭的目光而迎合大众”
“面对可能被世俗打击的善意、梦想和追求,是否依然波澜不惊,一意孤行?”
太多太多的问题,以及迷茫。
而惊喜的是,电影不是故作深沉地为了问而问,而对于电影中每个主角心中的问号,它派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答案,并让他们最终找到了自己真实的内心。
电影不断通过上一代人的教导和影响,从而形成了下一代人心中的答案,所以这其中故事是环环相扣,并带有传承的意味。这无疑又是一个惊喜!
上个世纪20年代的陈楚生饰演的吴岭澜,清华大学的学生,他的文科每次都第一,但理科却是不列。
他的导师问他为什么不转文系?他却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世俗观念中踏实忙碌。最后他的导师跟他说了下面一番话:
导师告诉他,什么是真实:
“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和喜悦”
最终,是泰戈尔来访华的演讲,让他更确定了要做自己真正喜欢的、擅长的,也让他得以把这种真实传授给他的学生—沈光耀。
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出身于南方一个富庶的家庭。国难当头,战火连连,他满腔热情想着当空军打鬼子。
但母亲的眼泪和那句“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一生,你的命就没了…”却让他犯了难:如何选择?是该听从内心的声音,投身抗日?还是该听从母亲的话,回家好好过日子?
而吴岭澜导师的一番话无疑推动了他直面自己的真实,最后他追随内心,决然做了空军,只是不幸的是,最终他在一场空战中,撞向敌人的军舰壮烈牺牲,丧失了自己年轻的性命。
沈光耀在生前喜欢架上战机去给那些在战乱中失去双亲的孤儿派发食物,从而救助了黄晓明饰演的孤儿陈鹏。
陈鹏作为清华大学最优秀的物理学生,被校方选拔去“第九研究所”参与研发原子核的项目。但是自小是孤儿的他为了自己心仪的女生王敏佳拒绝了,理由是自己有人要照顾。
却不料发现王敏佳与好友李想手握手的画面,于是又决定去了九所。
王敏佳因为和李想写了一封揭发师母的信从而被扣上了勾引老师以及汉奸的罪名,但李想为了自己的前程选择了沉默。
最终王敏佳被当成汉奸,众人一拥而上活活把她打到要死,最后李想以为敏佳已死,愧疚自责,并最终以救张果果的爸妈,牺牲了自己,也从中找到了自己良心的救赎。
而张果果的爸爸,最后更以李想救他的故事与他死前的一句话“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语重心长地教导张果果。
最终张果果也因此扒开生活的迷雾,得以直面内心,清澈简单对待世俗。
看到这里,家戏菌深深被这部电影散发出的人文精神与人性光辉折服,在真实和格局面前,人是多么渺小,渺小到让利己、麻木、抱怨这些所谓的小情绪是多么不值一提。
一度觉得自己前半生是多么无意义,但幸好因此豁然开朗,以后该怎么面对自己的迷茫,怎么直面自己的真实,从而为自己后半生点亮了一盏明灯。
最后,家戏菌剪辑其中一段动人的台词献给大家,也希望大家在以后生活的漫漫长路中,能始终,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开开心心,又到了加戏环节:
(家戏菌隆重上场,以下为“家”戏番外:)
很多人说,在看到“沈光耀在撞向敌舰牺牲的前一刻,说了回家两字”这个画面时,哭了。
因为大多数的人,一旦说到回家两字,都是感到满满的从心底散发出的幸福感,沈光耀也是,只是他的“回家”,已经不再是我们普通人说的回家。但于我们而言,又是那么沉重。
是他的“回家”才有了我们现在的“有家可回”,假如当初,他听从母亲的话,那么或许他的命运也被改写,或许他能如他母亲所说的,找一个心仪的女子,安安稳稳过完下半生。
虽然说逝者已矣,但家戏菌,还是希望沈光耀,能有一个温馨、自然、朴实的家,一个让他感到舒服与宁静的家,可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