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续花了两个月时间终于把《红楼梦》给看完了,着实不易。因为以前一直不喜欢看长篇的小说,总感觉自己没有那么大耐心一下子看完,慢慢看的话,看了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但是现在慢慢适应,觉得还是很不错的。以前上学时,总觉得看《红楼梦》不大能看懂,所以竟然没看过。这次整本书看下来,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看这部著作。
我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也是慢慢被吸引进去了。每个人物都刻画的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宝玉不愧是女人堆里长大的,被贾母宠着,被众姑娘丫头护着,唯独只怕他老爹。其实在今天的角度看来,个人觉得宝玉还是蛮好色的,看到漂亮的姑娘总挪不开眼睛,看到哪个姑娘不顺了就忧伤落泪,第一顾及的总是姑娘们的心情。结果,在曹雪芹笔下,他的结局却是出家当和尚了,度入空门。其实最无奈的还是他和林黛玉的爱情不得善终。而林黛玉真真是水做的啊,动不动就抹泪,别人无心的一句玩笑,他都能延伸出好多意思来,所以,众人都不大敢和她玩笑,在她面前说话都是小心翼翼的。也正因为玻璃心,虽然貌美有才,却没有几个知心人,还闷出一身病来。也是这样,直接导致了最后贾母等人给宝玉相对象时,并没考虑过她,而直接选择了薛宝钗。其实贾母等长辈都知道她和宝玉的情缘,但却宁愿选择牺牲黛玉来拯救宝玉,可笑的是宝玉成亲时,却打着黛玉的名义,我觉得还是很过分的。毕竟贾母心里只有宝玉,对黛玉虽不差,但是心里地位相差甚远。水做的姑娘,最后结局就是泪流干了,也就含恨而去,谁让她是选择用泪水报恩呢。
而对于薛宝钗,是一个睿智而又隐忍的一个人。很多事情都能看破知晓,只是看破不说破罢了。但她对人还是很细心的,体贴入微,像对黛玉和史湘云,香菱等人,都是很真心的,其实一开始她还是一个比较自在过得舒坦的人,只是后来哥哥入狱,家道变了,才开始悲剧起来。直到最后嫁给宝玉,可以说很憋屈啊,顶着林黛玉的名头嫁给的宝玉,当时宝玉还是因失玉疯傻中,为了冲喜而急忙草率出嫁,也是不幸的开端呀。最后成婚没多久,贾家就颓败,宝玉也出了家,变成了守活寡,虽然后面提到怀孕了,但是估计也就是第二个李贽罢了,也是命运的捉弄啊。
其实一开始我还是蛮喜欢王熙凤的,性格豪爽开朗,办事得体,有能力,管理整个荣国府还是相当不易的。但是有时候又是过于圆滑,对贾母过于阿谀奉承了,对下人比较比较苛刻,所以下面的人对她是敢怒不敢言,对于这我是能理解的,对她的形象改观可能是在于处理尤二姐这事上吧。真真是过于狠毒,一步步的给尤二姐挖坑,使尤二姐连自己死在谁手里都不知道。在外面,凤姐还赚足了同情,真可谓是杀人不见血啊。只是到最后自己结局也不好啊,贾母死后,没有了靠山,到成众人欺负的份上了 ,兢兢业业付出,还被嫌弃说不好,有委屈却说不出来啊,其实贾家的衰败和她脱不去关系呀。
或许《红楼梦》里,感觉唯一幸免的应该是探春了,虽然远嫁,却也是夫妻和睦,家庭幸福。其他三春,大姐元春已亡,迎春则是被老公管的死死地,被虐待限制,过得倒不如一个小丫鬟。而惜春则是一心向佛,想着出家当尼姑,家人也拿她没办法。其他人感觉的话,贾母其实还是深明大义的,可以说是整个贾府的顶梁柱了,别看她啥也不管,尽是享福,但是大局还是她来把控的。特别是在后面贾家被抄家削爵,还是镇住的局面,把自己的小金库拿出来,分下去,让贾府度过这个难关。只是她对宝玉的溺爱,真是让人叹息。历来奶奶无节度地溺爱孙子,或许都是有这渊源的吧。其他的人物的话,就是贾政了,感觉他过于迂腐,一心只爱官场,对自己严格要求,却管不住贾家众人,在贾家遇难时,其实也是束手无措的,有点感觉没能力。其余人暂且不谈了
看完这本著作,觉得最轻松快乐的日子还数众兄弟姐妹搬到大观园里面住的时候吧。开诗社,那么多姐妹丫头一起赏花吟诗作对,互相串门玩乐,今天那个聚会,明天那个请客,可谓是快乐至极,这也是人最齐全,最美好的时光了。我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无忧的青春时光吧。只可惜好景不长,不过是几年时光,先是宝钗搬出来,后面一个个的陆续出来,以至于园里荒芜更甚。这就是长大的烦恼啊,个人都有个人以后的路要走哦,没有不散的宴席。其实这也暗示着贾府一样的由盛而衰,由繁荣到人丁萧条,虽然 最后爵位还了回来,可惜往日的热闹已不再。这本书的基调是人有定数,个人的命运都是被安排好的。只是这种被命运捉弄却无力抗还的无力感,还是很强烈的。但我也相信,所谓的命运,不过是自己的所作所为积累下来的罢了。
简单的笔记就此先告一段落,或许不一定非常严谨全面,只是自己的所感所悟罢了。我觉得,这部著作还有继续咀嚼的趣味。下次再看,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感想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