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人们容易将“理解”视为“同意”。有的人会说“如果你理解我的话,为什么你不按我说的去做”,因而生气。
实际上,“理解”与“同意”并不是一回事。我认为“理解”就是告诉对方“啊,原来有这样的想法”。以这样的态度,面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不同价值观,或许就能轻松应对。”
是啊,我能不能理解你,和我是否同意你是两码事,就好像,我知道我理解你的信仰,那我不一定要加入你的信仰。我知道你为什么会这么做,但是这并不代表我赞同你做的对。
“对于喜欢干涉别人事情的人,我觉得先要感谢对方的热情,这是成熟大人的应对方式。
通常我会这样告诉对方:“感谢您的热心,我真是不敢当。”
管闲事虽然多此一举,其实也是一种慈悲。然而,控制自己多管闲事是一种智慧。”
虽然讲到,我并没有请求你帮我解决这件事情啊,后边会收到这样子的评论,好不容易处理了矛盾,怎么不领情。但是哦,有些事情本意的我就不打算去解决的,麻烦就让他麻烦着去,毕竟也就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但是哦,你不好多管闲事。然而,尽力帮助别人的那个,也确实尽心用心了,但是呢,别人的事少管,不要处理不讨好,惹了一身骚。其实有时候不去管,不去参与反而就是好事,表面不帮助,也许是护着那一点点的小心思,毕竟精神层面的敏感,五大三粗老管闲事可感觉不出来。
“不知道就坦言“不知道””
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实哦,你如果不知道讲知道,反而后边要撒谎去圆这一个不知道。也不要勉强自己给自己添不必要的麻烦,态度诚恳的求教别人又何尝不可呢?毕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要太好面儿,毕竟在知识面前,面子不如里子重要。
对于第二章“人生没有胜负”,在个体间是没有胜负,我们自己呢,还是需要有点点对比。
““要想了解人心,应该大量阅读小说,而不是上心理学课。小说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致入微,比心理学更有助于理解人心。”时至今日,我仍然非常认同这句话。”
嘿嘿,对于我偷偷了解心理学是不是有点点帮助呢?
“幸福并非拥有什么,关键要认清幸福”
“无论是别人眼中的幸福,还是亲身体验到的幸福,幸福与否都由你自己决定。
只要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在做什么,有哪些问题,就能跳出烦恼的状态,这样就可以了。”
果然,只有自己才知道为什么不快乐,为什么会生气。
“不以“人”为比较对象,而是以“行为”为准则来警醒自己。因此,不要想着“和那个人相比”,而要想着“只要不做那些事,我还算可以”。这样一来,就会减少对别人的伤害,傲慢也会慢慢消失。
我们周围有很多反面教材,教我们让内心变得平静。我们不应该轻视别人,而是不去做别人有过的不恰当行为,并以此为鉴活出自己。这就是“以人为鉴,让自己变得焕然一新”。”
我就曾吃亏在不经意间的傲慢,就因为这点傲慢导致收到了很多偏见,也是因为自己的没有控制没有意识,以及心态的不正确,请收起这可笑的傲慢,现在有意识的在控制。效果很不错。
“别人抢功劳,也不会影响你的价值”
其实我比较认同这一点,人在做,天在看,但是现在我们的价值是要摆在明面上的,就比如销售业绩是多少?课程评分是多少?优秀方案是多少?做事就要高调,我干了什么,我完成了什么,人尽皆知。请停止那个田螺姑娘的行为,毕竟别人看不到,还以为是这个强盗的所作所为。
“生而为人,拥有自己的想法,展现自己的个性,这是自立的关键。但是,并不意味着对他人漠不关心、不需要与人配合,这点不能忽视。”
要在乎又不能太在乎,嗯,你管我呢,好的,按您说的去做。
“做好事,不必让别人知道”
“如果做善事种下觉悟的种子,岂能得意忘形,甚至到处宣扬炫耀呢?”
“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是指做坏事必然会被发现。但是,在做好事的时候,可以去掉“你知”,保留“天知、地知、我知”就好。当别人问:“听说你做好事啦?”“什么?有吗,肯定是别人搞错了。”希望我有一天成为这样的人。”
我也想成为这样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