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家里有孩子的,总会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情况。有时候孩子明明听进去了,理解你的意思了,但他就是不做,偏要违背你的意图,甚至和你对着干。你看到后就特别来气,觉得孩子挑战你的权威,公然无视你的旨意,大有翅膀硬了要独立的意思,怎么办?打一顿。
这也是很多父母的唯一解决方法了。孩子就是不听,我能怎么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威逼利诱,都试过了,没用啊,那就只好打一顿了,打到服气为止。
方法简单粗暴,效果也确实立竿见影。但孩子皮长好了,依然是我行我素,和你仍旧对着干,没见好。也许,这里我们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把孩子放在了我们的对立面上。人有个天性,就是对于对立面的东西,有种天然的反抗意识。就好像老板让员工加班,老师命令学生完成家庭作业,老婆斥责老公经常晚归不顾家,这些都是对立面,即便本来双方没有那么明显的对立意味,一旦代入到那个对立的情境里取,对立的思想立刻就产生了。对立思想产生以后,再想要化解就比较难了。
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要避免把双方代入对立局面,要营造一种大家是共同体的概念,让大家觉得我们是在同一条船上的人,这样处理问题就没有那么多的抗拒。以老板让员工加班的例子来说,老板如果态度强硬地说某某你今天一定要把这个方案做完,那员工嘴上答应心里不会太乐意。如果老板换个说法,告诉员工因为甲方催得急,逼着我们一定要在今天把方案做完,否则就要我们要作出赔偿,为了不给公司造成损失,我们今天晚上加把劲,争取把方案做出来。同时老板也要陪着员工一起加班,虽然没做什么事就是在摸鱼,但是也是给员工的一种鼓励,也是暗示我老板也是和你们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甲方,是他害的我们要加班。如此一来,老板和员工就不再是对立的了,也就不再有那种对抗的情绪了。
说回孩子不听话的事上,你想让孩子在傍晚下课之后晚饭之前把作业做掉,平时你可能是直接命令,催在孩子屁股后面。现在你可以试着这样说,宝贝,今天我们睡觉前讲会儿童话故事吧,怎么样?可是,妈妈看到你还有那么多作业没做完,这样会害得故事会少讲一点的,你能不能趁现在空闲,把它们做做掉,那么我们晚上就有更多时间讲故事了,你看怎么样?
妈妈首先把孩子拉到统一战线,双方的目标是晚上讲故事,但是现在的对立面是作业没做,那么孩子就会把对抗点放在作业上。其次,妈妈说法的口吻是提建议,提方案,把选择的权力让给孩子,孩子就比较不会产生“被胁迫”的感觉,从而乐意接受建议。
你看,沟通的时候,多把对方拉到自己的这一边,消除对立,沟通也就顺畅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