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正到山丰任职后,接触最多的工作是直接切入计划生育主战场。到山丰市报到后,和全市干部的见面场所,是参加第一场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主题是开展“冬季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活动动员大会。会议要求用一个月时间进一步清理计生库存,以征收社会抚养费和落实结扎任务为抓手,扭转计生落后局面。主要任务是落实结扎任务1000例,征收社会抚养费1500万元,具体的要求和详细的任务分解方案作为文件在当天印发。会议还要求市党政四套班子要深入到所挂驻的乡镇场(华侨农场)进行督导,督导情况在每三天一期的《计生专报》中通报。会议还要求活动分三阶段进行,每十天为一阶段,进行阶段小结、排名,连续两阶段排名为末三名的,要公开检讨,三个阶段均排名末三名的,由纪委进行问责。同时,各市直单位也要到挂钩的村(居)开展计生帮扶活动。希正与两名副市长因还没有工作分工,没有落实挂驻乡镇,被列为机动,由市委临时调派。
希正记得八十年代后,计划生育迅速上升为国家的基本国策,居民户口的一律只允许生一孩。“男女都一样”“只生一个好”“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等宣传口号白灰红漆的刷满了大街小巷墙壁上,各交通要道都竖起了大型的宣传广告牌,还有各种红布横幅条幅,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计生宣传。农村户口可以生两胎,但必须间隔四年以上。
曾几何时,计划生育成了全天下的第一等大事,也是全天下的第一难事难在生育观念的改变。
山丰计划生育工作的落后,实际上与经济的落后是紧密关联的。山丰虽然是个县级市,但实际上工业不发达。曾经有人编了一句顺口溜:重工业有打石头,轻工业有打棉被,大商业有转口贸易(指走私),三高农业有荔枝柑桔和南瓜,高科技有仿造车间。山丰人民确实聪明,市场上只要有新产品推出,第二天绝对有山丰版的上了货架。比如VCD,本地版的不但外观美观,功能也十分强悍,碟片不管是正版盗版的,都能播放出来,价格经济实惠,还经久耐用。充其量还是一个农业大县,靠天吃饭,吃饭财政特征突出。
传统的“积谷防饥养儿防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老和传宗接代观念的影响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在农村生产活动中,靠的是人多力量大。
男主外女主内,分工明确。男子是主要劳动力,经常起到支撑门户的作用。所以宗族势力是占了主导地位。二十年前,有几个思想超前的纯二女户家庭,响应号召,生了两个女孩就节育了,当年披红挂彩的,很是风光。结果随着女儿的出嫁,家里剩下两个老人,无所凭依,慢慢成了绝户。
家里人口多,穷的娶不起老婆的,想方设法到外地更穷的地方高价转买,也有家无男孩想办法“抱养”的,由此滋生的挂卖妇女儿童的违法犯罪现象高发。
有门路的人的点子也不少。体制内的人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熟悉。有钱人超生了,交点罚款就过关了。有权的,要不就申请第一胎残疾,申请“合法”生育第二胎,要不生了第一胎后马上要了第二胎,两个一起报户口说是生了双胞胎,要不就是生了第一胎之后送到农村亲戚家里养起来,再生第二胎申领独生子女证,理直气壮地享受各种政策优待。还有的人结婚不领证,只是按民间风俗摆酒,等孩子生够了再办手续。当然,也有官员包养女人超计划生育,那是特例了。希正还听说有一个能量超强的人,两口子都是体制内的,生了一个孩子后还不满足,找关系把老婆户口非转农后又多生一个,然后再经过招工转干程序实现农转非回归。
所以,计生和殡改、打假并列成了山丰每年的三大项任务。有人形容:计划生育,一年四季(气)从有季(气)做到无季(气)。上下各级领导每年花在计生上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财力都是无法估算的。
希正碰到办案数量上不去的问题时,上级领导很不以为然地说,很简单,查计划生育一查一个准,案件十年都办不完。
所以计生的问题,主要是领导腰杆子不硬,即使查办了没有社会效果,群众也不觉得你有能耐。
山丰每年应付计生考核,高招频出。既然是假,难免错漏百出的:一是不报户口,二是生了女孩不算人头,三是户籍混乱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两本户口本,四是小学两部制、大班制,五是扶贫假信息,靠村干部照顾。
曾经有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个大家庭,小孩多,夏天用一个大澡盆给小孩洗澡,叫小孩子排着队按顺序来,有几个调皮捣蛋的,洗完澡后又到后面排队了,结果一天都洗不完。
每年到了省里的飞行检查,市里也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一个哈欠也不敢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