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物,不可尽归一类;天地之气,不可强属一致。既分寒就必分暑,既有生就必有化。一日之中,朝昼夕夜,四象则备。一岁之中,春夏秋冬,四象乃全。明暗不同色,冷暖不同气,这既是天道之自然,也是生化之定例。天下有物就有数,有事就有度。度和数都不得出此四象。有荣就有枯,有生就有死,莫不是循环起伏,往来升降,推移而成用,变化而成德。于是乾卦以“元亨利贞”四字四象作为其区别。
乾卦的大象,原为虚天,为纯阳。天所主者生化,阳所主者气运。所谓天,抑或者阳,是为万有之母。所以乾为天,为知,为大始。这与坤为地,为能,为大成,恰相对应。这也就是说,乾为天下之始,为生物成物者,而其气直接就包含万物,所以其德完备于四象。从气的运化而言:所谓的“元”,即指气之始生。所谓的“亨”,即指气之畅达。所谓的“利”,即指气之初敛。所谓的“贞”,即指气之终伏。此四者齐备,方为气运之大全。由此四者,即可见其生成,明其变化,知其终究仍必返还于闭藏,以尽其全用,而成其全德。这四字虽一贯而通,却也有阴阳太少之分,以全备生长收藏之德。正如一岁有两至两分,以为四时,而日则环行于天,不见停息。所以卦虽有四德,而乾之气却始终周行于其间。所以乾卦之用非四德无以全见,乾卦之象非四字无以尽明。所谓的乾,实则合四者之全,而运行不息;成四者之德,而功用无尽。乾卦的本象,原如天之浩大,实在不易言,只好分四字以象之。虽说是四象,其实仍是一象。元者,表示乾之大生,如春之仁;亨者,表示乾之大长,如夏之盛;利者,表示乾之大成,如秋之收;贞者,表示乾之大伏,如冬之藏。从人德方面说,则生属于仁,盛属于礼,成属于义,伏属于信。由此四者,人德之所以见;而智寓于其中,乃为用之藏。于万物言,则仁主生,礼主和,义主定,信主保,而这些都必不能离于人智。从吉凶方面来说,元者,升发之象。亨者,通达之象。利者,禁闭之象。贞者,潜沉之象。于人事而言,元者,事初之时。亨者,事蕃之时。利者,事退之时。贞者,事静之时。所以人若谋于动,则宜元亨;若欲求于静,则当利贞。而对于一人一事而言,那么顺之者当得吉,违之者必逢凶。可见四德之功自殊,四方之宜各异,而一切莫不取决于气之行止,数之升降。于占筮而言,得元者,其势就如气之始升;得亨者,其行就如气之四达;得利者,其时就如气之初降;得贞者,其至就如气之伏藏。无论天道还是人事,哪一样不是上下有界,内外有限,行止有法,动静有度呢?于易卦言,乾则凭其全德,遍行天下无不成其所用。而于人言,则吉凶因时自见,祸福由心自召。只不过在君子,则既知此道,所以能够无往不宜。在此四象之中,有进退存亡之几,有动静变常之道,于君子言却无可无不可。那是因为君子深知时务,善顺气数而已。对于一般人来说,如果不知其时务,不顺其气数,就必陷于吉凶失据,祸福无门之境,只好视其所遇,随波而流罢了。这就是圣人为什么要借助易经,教人以辞,而示人以义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