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阅读,需要时间慢慢消化和实践。
第八章的"知彼解己"和第九章的"统合综效"是作者经常作为培训者受邀于各个公司的时候,结合前面第七章的双赢思维,培训领导者或许解决公司某些棘手事务的基础,总能在文中的例子中看到他会先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这几个概念的讲解,然后问题得到迎刃而解,并且效率大大提高(这些大牛就是这样,同时有很多身份,好像总有用之四海而皆准的一些妙计,让我们这些凡人只有羡慕的份,以至于我看书的时候,每次看到简述的案例就在想,他怎么这么厉害呢,好像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也难怪,人家可以总结出一套他觉得可以适用于个人和团队的几条基本准则,是建立在自己的真实成功的事件之上的,据说它的出版对于美国人的影响,仅次于圣经呢。
在我暂时的理解中,作者旨在抛给大家1加1等于几的问题,放在数学中,她的答案是唯一的,但是放在生活中,答案却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你希望它等于几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得多的是,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这个"知彼解己"的提法倒是显得更加温和,它主张我们遇到分歧时候,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
听说读写是我们最常见的四种交流方式,从小到大的学习中,我们被教如何去读书,如何去书写,如何去说话,但是还真的没有多少是关于如何去聆听的,所以作者说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去听懂他们的诉求,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其实对我们来说并非易事。的确,生活中,不乏那些因为没有听懂对方所言而造成的不愉快甚至敌对事件。所以,先听懂对方的思路和担忧,这是第一步。
然后,结合"统合综效",也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可以尝试开辟出属于我们和对方之间的第三条道路。接着,别人应该知道我们的所有这些努力和想法,所以结合前面所有,我们应该做的,是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我方的立场,在此情况下,双方或许就更能够达成一致了。当然最终的结果,始终是以双赢为目标的。如果做到这些,那么我们最后得出的1加1可以等于11或许111。
在这个1加1的问题中,答案可以变,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它不是我们个人的,必须是与他人合作完成的题目。尽管我们每个人都有影响圈,但是你之所以可以影响别人,或者更甚者,你可以改变别人,前提都是你自己要足够强大,所以你所能控制的其中的一个1,也就是你自己,如果能够不断变大,那么两者相加的和肯定也会更大了。
这就对方了接下来的第十章,习惯七,不断更新。作者把这个习惯放在最后,但是在我看来,她应该是所有前面六个习惯的基础,个人领域也好,公共领域也好,我们扮演的那个角色都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这样的后果就只有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得到"打着"和你一起终生学习"的口号,迅速吸引了大批跟随者,因为在当今社会,无论我们从事着什么职业,身兼何种角色,学习这件事情是我们需要终生去做的。就像连叔在他有一篇文章中写过的一句很感人的话"我希望我死的那一天,还在写当天的内容",话说写作就是学习的一种呀。作者在书中说,不断更新,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着手:身体(耐力,韧性,力量),精神,智力(阅读,写作),社会/情感层面。现在都在说经济独立,尤其是对于女性,书中有一句话说,经济独立不是指家财万贯,而是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多准确呀!当然,人生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坚持,实践,再学习,再坚持,再实践,呈螺旋式上升,这就对了。
书的最后一章,再论由内而外造就自己,正好呼应第一章吧。她举了个为了安心写作,他与妻子一起带着孩子离开自己从教的大学,到夏威夷一个叫拉耶的小地方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他可以在甘蔗地旁僻静的小屋,或者夕阳西下的湖边,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或者与妻子一起谈论生活中对某些事情的看法。之后的他,觉得这段时间收获颇多,工作的,家庭的。我觉得这跟我之前写的"留白"是一个道理,生活也是需要留白的,并且很重要。
生活留白中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思考这本书带来的启发,比如总结最近做了些什么,比如接下来应该学习什么,比如1加1应该等于几……